身為公司大股東的哥哥想把自己部分股份轉讓給弟弟,卻發現公司資產已遠低于規定注冊資金,為規避工商監管,哥哥簽訂了一真一假兩份轉讓協議,公開協議轉讓價為228萬余元,私下協議實際只有85萬元。
這些股份在哥哥離婚時成為懸案,哥哥妻子認為丈夫收到了228萬余元,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兄弟二人叫苦不迭。此案經兩級法院審理后,終審判決兩兄弟私下協議無效。
哥哥離婚引出“貓膩協議”
2004年12月,身為某電器公司大股東的哥哥張-和打算轉讓股權時,發現公司總資產實為150萬元左右,遠低于規定最低注冊資本508萬元,這若被工商部門發現,公司將面臨解散危險。張-和決定簽訂一真一假兩份協議,一份備案于工商部門,以508萬元注冊資金為準,確定弟弟張-健以228.6萬元受讓張-和在公司45%的股份,一份以150萬元為準,確定45%的股份價值67.2萬元,并以85萬元轉讓給張-健。簽訂協議后,張-健將85萬元股權轉讓款給付張-和。
去年年底,哥哥張-和的妻子楊-華與其離婚,并認為張-和收到了228.6萬元,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一審法院判決支持了楊-華的訴求。
弟弟“起訴”哥哥被駁回
今年4月,弟弟張-健突然起訴哥哥,要求解除雙方協議,立即歸還自己的85萬元。作為被告的張-和不但沒有進行辯解,反而稱完全同意張-健請求。同時他強調,股權轉讓金應為85萬元,而不是228.6萬元。
而作為第三人楊-華卻不是這樣認為了。她指出,張-健與張-和是兄弟關系,其轉移財產是惡意串通。根據工商登記,股權轉讓金是228.6萬元,也經全體股東確認轉讓,而協議書未經全體股東簽名確認是無效的。
一審法院認為,雙方公開協議經過了股東會議討論并形成會議決議,已具法定約束力,而私下協議屬惡意串通規避國家工商部門的管理,當屬無效。據此,法院一審駁回張-健的訴訟請求。張-健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近日,佛山中院終審依法駁回其上訴,維持原判。(文中人物為化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處罰從重情節有哪些
2021-02-07工傷醫藥費幾個月可以報
2020-12-13離婚后不帶孩子一方有哪些權利義務
2020-12-09公司成立幾年內不能轉讓股權
2021-02-20輕微剮蹭后逃逸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0-12-23法院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的條件
2021-02-02二審案件能否申請回避
2020-12-18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免除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事項
2020-11-21猝死在不在意外險理賠范疇
2021-02-08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