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者監護人有哪些監護職責?
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以教養、保護為目的。對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以保障其本人及社會的安全,并促其恢復健康為目的。至于財產監護,監護人得依法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監護人為法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賠償經濟損失的義務。”監護人在行使財產管理權時,得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使用或處分,但對不動產的處分,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嚴加限制的。為了防止監護人利用監護關系侵害被監護人的權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監護人不得接受被監護人的財產。有的國家在法律上還特設監護監督人,以保證監護人依法履行其職責,在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利害有沖突時保護后者的權益,并設有監護法院等專門機構。
不履行監護職責的后果
監護權歸屬一方后,就應該對未成年子女負起教養責任,如果行使監護權之一方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時,未享有監護權之一方、未成年子女,可以請求法院變更監護權。
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
1、由有關組織指定;
2、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對精神病人設立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
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精神障礙者監護人有哪些監護職責?監護人不得有虐待、傷害精神障礙者的情況,一旦傷害他們就屬于違反法律的事情。對精神障礙者監護人的監護職責需要進一步認識或是了解定監護權知識,需要的時候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咨詢解決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停、霸占車位,交警部門聯合執法整治,有何法律規定
2020-12-19《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關鍵點解讀
2021-03-22法律如何規定溢價收購
2020-12-11交通事故逃逸一般怎么處理
2021-02-26合同及附件約定不同法院管轄怎么處理
2021-02-21公司錄用童工怎么賠償
2020-11-08合同法欺詐撤銷的相關規定
2020-12-27違反治安管理立案能撤銷嗎
2020-11-11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之間存在什么不同嗎
2020-11-19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2-13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保險索賠要注意什么
2021-02-16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