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根據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規定及相關司法解釋,對未成年子女直接撫養權義務的確立主要有以下原則:
1、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為原則;
2、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
3、哺乳期后的子女,以雙方協商優先,不能達成協議時,以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決為補充為原則;
4、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以適當考慮未成年子女的意見為原則
我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同時參考最高人民法院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三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的相關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但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或隨母方生活將會影響對子女健康成長的,以及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且父方具有相應撫養能力,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則由父方直接撫養。
對于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優先考慮:(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在父母雙方撫養未成年子女的條件差別不大,而雙方又都要求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如果未成年子女已經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又要求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時,則應考慮未成年子女的相應意見。在有利于保護未成年子女利益和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的前提下,父母雙方也可以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獨生子女發生爭議時,在有利于保護子女利益和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的前提下,可以考慮不能生育或再婚有困難一方的合理要求。
對于父母雙方均不愿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在離婚訴訟期間,人民法院將先行裁定暫由一方撫養。待案件審理后再依有利于保護未成年子女利益及其健康成長的原則確定未成年子女的直接撫養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私家車還能跑滴滴嗎
2021-01-17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對撤訴法院如何處理
2020-11-21汽車追尾事故如何處理
2020-12-26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農村住房可以登記為個體戶經營場所嗎
2020-12-03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下述保險公司責任是否應該免除
2021-02-05保險公司不理賠如何起訴
2021-03-14快遞被燒了物流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2020-12-14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七條
2021-01-27保險費的特性有哪些
2021-02-20產險索賠指南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