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岢嵐縣律師 磁縣律師 灤縣律師 黃江鎮律師 麻栗坡縣律師 懷仁縣律師 原平市律師
在進行民事訴訟的時候,一般我們是需要先將自己的民事訴訟請求提交好的,但是如果是需要進行變更和增加也是可以的。那么,民事訴訟增加訴訟請求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呢?我們在進行增加民事訴訟請求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起跟著小編了解一下吧。
民事訴訟增加訴訟請求的法律規定
對增加、變更訴訟請求問題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并審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6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并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而《證據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第三十五條規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實踐中,對逾期增加、變更的訴訟請求,筆者認為應按照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1、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的,在舉證期限屆滿后提出證據的,司法實踐中,我們發現這種現象仍較普遍,而對遲延提供的證據,絕大多數對方當事人不同意質證,從而無法作為定案的依據,有很多決定案件事實的證據也不乏其中,如:甲持乙所出具的欠條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乙返還欠款,一審中被告經法院合法傳喚未到庭,于是法院缺席判決乙應返還該筆欠款。二審中乙向法院出示其返還欠款的證據(該證據足以證明返還欠款的事實),但原告拒絕質證,針對這種情況,法官是按照法律事實維持原判,還是按客觀真實發回重審,根據證據規則,法官只能以被告舉證不能為由維持原判,導致當事人因舉證超過時限而敗訴。
2、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按照該規定,法官應當將影響認定事實和法律關系的相關法律法規向當事人釋明,在充分體現該規定的優越性的前提下,通知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實現公正永遠是審判工作追求的終極目標。如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當事人起訴既要求賠償死亡賠償金,又要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而現行法律規定這兩種訴請屬竟合之訴,當事人不變更訴訟請求,只能支持其中一項訴訟請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告訴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是十分必要的。
3、原告增加、變更訴訟請求只能在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案件有關的訴訟請求之前提出。如果在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案件有關的訴訟請求之后,原告可以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那么當事人之間的增加、變更訴訟請求,就會循環進行,嚴重影響審理期限。因此一般情況下,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應當在人民法院決定的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否則不予準許。當事人以先前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的認定不一致為由,要求變更訴訟請求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在進行民事訴訟增加訴訟請求的時候,我們需要在一定的時間的期限內進行增加,一般是需要在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案件有關的訴訟請求之前提出。另外,在進行增加訴訟請求的時候,我們是需要已經掌握好新的證據的時候才可以進行增加的。
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關于民事訴訟立案審查階段適用調查令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房是小產權房嗎
2021-02-26高空拋物致人受傷的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1-01-12執法規范化建設包括哪些
2020-11-10虛開發票處罰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緩刑與死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3離婚集資房怎么分,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2-27改嫁后還有繼承權嗎
2021-03-23離職了工資要次月發這違法嗎
2020-12-09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保障性住房在沒辦房本前可以抵押嗎
2020-11-13承攬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20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發展現狀
2021-02-28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