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偽造身份證怎么處罰行為人
使用偽造的居民身份證即使沒從事犯罪活動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201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第十八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可能構成什么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規定: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指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不論結果如何。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會加重處罰。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居民身份證管理制度。身份,表明一種關系,即與其他人或組織之間的關系;居民身份,則表明其與國家、一定的地域和行政管轄范圍存在的確定的聯系,因而國家通過居民身份證制度來使這種關系形式化,從而公民在辦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居民身份證能起到證明身份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日益頻繁而呈規模化的趨勢,居民身份證制度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戶籍制度所不能代替的。妨害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對居民身份證的制造、使用、監督的正常管理活動。
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有可能被認定為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但此時需要符合規定的立案標準,同時也要看是否符合了此罪的入罪條件。要是還不能以本罪論處的話,那至少使用偽造的身份證也是屬于違法行為,按照規定還是需要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判多久?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客觀方面是什么
怎樣認定偽造居民身份證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金是孳息嗎
2020-12-12房屋私下協議書起法律效力嗎
2021-01-30行政拘留多久不再追溯
2020-12-25管轄權異議申請書(遺產繼承)
2021-03-16事實婚姻另一方能否分配遺產
2020-12-23干涉老人婚姻,會不會導致犯罪
2020-11-11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交通事故中是借車人發生的應該誰承擔
2020-11-13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人性化的意外保險怎么賠付
2020-11-27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保險受益權的轉讓
2020-11-27指定代理
2021-03-11出嫁女怒訴法院,依法追回拆遷補償款
2021-01-16征地拆遷補償不合理,什么時候維權合適
2021-03-24拆遷房產證能改名字嗎
2020-11-27一個宅基地分戶后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