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憲法是國家的第一大法,并且身為公民,我們要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那么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之間的區別是什么?根據我們國家的憲法規定,法律的制定機構與憲法的制定機構不同這是最大的不同,詳細的我們一起來往下看。
憲法和法律的不同之間體現在制定機關,法律地位,以及發行部門的不同。
一、法律。根據制定機關的不同,法律可以分為兩類,即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其他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但是兩者的效力都一樣。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有權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沖突的前提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法律的效力低于憲法,不能同憲法相抵觸。《立法法》規定了只能由法律進行規定的事項,包括:國家主權的事項;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制度;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二、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于憲法和法律,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三、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機關有兩類,一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二是由省會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但同時應報省一級人大常委會批準,還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低于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四、部門規章。根據制定機關的不同,規章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須經國務院批準,這是行政規章,或者稱為部門規章。行政規章要服從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其與地方性法規處于一個級別。另一種規章是地方行政規章,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規章除了服從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外,還要服從地方性法規。
通過上面的文章中詳細的四點介紹,我們不難看出,關于憲法與法律之間的一些規定內容是什么,并且我們也能夠清晰的意識到了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如果讀者還想了解其他關于憲法的內容,請隨時咨詢小編。
憲法規定公民基本權利有哪些?
憲法原則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修改憲法內容是主要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于校園暴力政府的保護政策有哪些
2021-03-06監察委與紀委有何不同
2021-02-22個體工商戶年檢步驟是什么
2020-12-27失信名單寬限期是指什么
2021-01-12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車輛被炸可不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26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保單詳細條款到底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021-02-06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投保人怎么要求退還保險費
2021-01-05投資型保險合同解除后,保單現金價值歸誰所有
2021-02-10土地承包經營權延期三十年是什么意思
2021-01-29開荒地沒有合同政府可以收回嗎
2021-02-12土地承包程序是什么
2021-03-04土地轉讓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拆遷發生糾紛是否可行政訴訟
2020-12-20拆遷沒有協商有強制評估嗎
2021-03-11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如何確定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