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稅漏稅股東法律責任是什么?
如果股東不知情則無需承擔刑事責任。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二、新刑法對“偷稅罪”的新表述
對比新舊法律條文的修改(新舊刑法對偷稅罪的規定附后),可以看出:
1、摒棄了偷稅概念。從通常含義上說,“偷”是指將屬于別人的財產據為己有,而在稅收問題上,應繳稅款原本屬于納稅人的合法財產,之所以發生偷逃稅行為,是因為納稅人沒有依法履行繳納稅款的義務,因此,偷稅同為與平常概念中的盜竊行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表述,從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對“偷稅”概念的認識已出現變化。
從本質上講,稅收是國家憑借強制力對納稅人的財產進行的無償占有;從稅收契約論的角度來講,稅收是納稅人換取政府公共服務而提供的對價。從這個意義上說,逃避繳納稅款是納稅人違背一種給付義務。改變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識,更加人性化,體現了我國立法的進步。
2、設立了逃稅罪名。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用“逃避繳納稅款”取代“偷稅”,并將“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規定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此概括性描述顯然比舊的規定更寬泛,更具有“口袋”性質,將更有利于對犯罪行為的認定。尤其是“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5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這一規定的變化,表明了立法者對于經濟犯罪更多傾向于從行為的危害結果角度進行考量,對積極主動挽回國家損失的行為,可依法予以寬大處理。較好地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也比較符合當前提倡的“社會和諧”。
3、對逃稅的手段采用概括性的表述。即:“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以適應實踐中逃避繳納稅款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
4、對構成“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具體數額標準沒再作規定。以“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取代了“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10萬元以上”,修改了定罪量刑的具體數額標準,尊重了納稅人類型、規模、情形等特點,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原則。這既強化了對納稅人合法權利的依法保護,也突出了對涉稅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對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力推進依法治稅進程,深化和諧征納關系,促進納稅人自愿遵從意識的不斷增強。
對于偷稅漏稅行為是嚴重地違法事實,法律上對于偷稅漏稅的判罰是非常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偷稅漏稅行為對社會的公平正義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如果對偷稅漏稅行為不嚴格制止,必須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矛盾,具體情況應當基于實際來進行合法處理。
偷稅漏稅企業所得稅的處罰是什么?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一般納稅人偷稅漏稅責任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侵權會不會有刑事法律責任
2020-12-30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承兌匯票到期未付款是否可以追索
2020-12-29婚前財產協議要怎么樣簽訂
2021-01-11離婚答辯狀主要針對哪些答辯
2020-12-01醫療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標準
2021-03-11公司被合并重簽合同有賠償嗎
2020-11-20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勞動仲裁訴訟到法院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3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如果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0-12-10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五條是什么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