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合同屬于行政訴訟的規定是什么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決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等行政協議,是可以提出行政訴訟的。
行政訴訟程序:
1、審理前的準備
審理前的準備,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至開庭審理前,為保證庭審工作的順利進行,由審判人員依法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工作的總稱。
(一)組成合議庭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由審判員或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成員應是3人以上的單數。
(二)交換訴狀
交換訴狀主要向被和原告發送有關文書。一方面,人民法院應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和應訴通知書發送被告,通知被告應訴。另一方面,人民法院應在收到被告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并提供作出具行政行為的證據和依據。不過,提交答辯狀是被告的一項權利,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人民法院的審理。但被告在法定時間內,不提交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逾期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依據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和依據,判決被告敗訴。
(三)處理管轄異議
當事人對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有權提出異議。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在收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異議,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異議成立的,受訴人民法院應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則應裁定駁回。
(四)審查訴訟文書和調查收集證據
這是審理前準備的中心內容。通過對原。被告提供的起訴狀、答辯狀和各種證據的審查,人民法院可以全面了解案情,熟悉原告的訴訟請求和理由、被告的答辯理由及案件的爭議點。人民法院如果發現當事人雙方材料或證據不全,應當通知當事人補充;對當事人不能收集的材料和證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需要主動調查收集證據。對于案情比較復雜或者證據數量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向對方出示或者交換證據,并將交換證據的情況記錄在卷。
對于當事人來說,行政合同與行政訴訟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對于當事人的利益維護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最為關鍵的就是自己的利益維護有著法律上的支持,以此來解決有關的問題,這樣就可以進行自己權益的維護,減少自己程序上不必要的過錯。
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制度是怎樣的
消防行政處罰聽證較大數額罰款多少?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有哪些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2021-03-17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的合法嗎
2021-03-23老年人無房居住如何處理
2021-03-15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質疑產品質量誰舉證
2021-01-22拘役算不算犯罪記錄
2021-02-09法院協助調查函適用情形
2021-02-28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公司不履行貿易合同怎么辦
2021-03-25物保人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
2020-11-10調崗時間法律有規定嗎
2020-12-15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保險合同的失效與復效是什么意思
2021-01-05割去雙耳 4張保單曝自演血案真相
2021-03-07保險理陪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7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