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書面形式的股權轉讓合同是否成立
當事人之間存在股權轉讓的意向,且實施了轉讓股權的行為,但由于雙方未能就股權轉讓事宜達成書面的確認協議,法院認定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成立存在分歧。司法實踐中一種觀點認為,判定民事行為雙方未簽訂書面協議,但合同已告成立的依據之一是《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情形。就股權轉讓合同而言,受讓方應履行的主要義務是支付股權受讓金,其權利為取得出讓方的股權;出讓方應履行的義務是出讓其股權,其權利為接受受讓方的股權受讓金。司法實踐中的另一種觀點認為,股權轉受讓應當采用書面形式,通過訂立股權轉讓協議。明確轉受讓雙方的權利義務,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維護股東各方利益。股權轉讓方雖有轉股的意思表示,但未明確受讓方,未簽訂轉讓股權合同。導致該股權轉讓行為缺乏必要的要約與承諾過程,違背了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原則。
二、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認定
表示當抽逃出資的股東轉讓股權時,法院依據合同法關于撤銷權的規定否定合同的效力或者依據公司法關于抽逃出資的管理性規范課以行政處罰,在規范適用上存在分歧。司法實踐中一種觀點認為,轉讓人與受讓人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雖未隱瞞其未足額出資的事實,但顯然是隱瞞了抽逃出資的事實。此種行為,嚴重侵害了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股權受讓人及債權人的利益。依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依照《合同法》第五十六、五十八條之規定,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司法實踐中另一種觀點認為,協議簽訂后,轉讓方已履行了協議約定的股權變更登記手續之義務,受讓方亦按約全面履行給付股權轉讓款的義務,現受讓方以轉讓方抽逃出資為由反訴請求確認其與轉讓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無效,按照公司法有關規定,對于股東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額(抽逃出資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當事人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未隱瞞其未足額出資的事實:受讓方在明知的情形下自愿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應認定該轉讓協議是有效的。
三、個人與合營企業一方訂立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投資協議效力認定
公司外部第三人向合營公司一方股東交納投資款項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向公司的出資,還是一般的投資行為,法院在處理時存在分歧。司法實踐中觀點一,當事人之間隱名關系的認定:首先從公司內部的股東名冊來看,該公司內部未設立過股東名冊,無法顯示受讓方是該公司的隱名出資者;其次從工商登記機關登記的公司材料來看,公司內部的股權結構從成立至今未有變化,股東的工商登記也未發生變更;再次從隱名出資者是否已經行使了股東權利,是否得到其他股東的確認來看,結合目前轉讓方目前提供的證據,無法證明公司的其他股東已知隱名出資人的出資,且公司也未認可隱名出資人以股東身份行使權利。故轉讓方與受讓方之間不應認定為隱名投資關系,應按債權債務關系處理。司法實踐中觀點二,受讓方將投資款交與轉讓方是依據投資協議的約定對公司進行的投資;而且從給付股票協議的有關內容即受讓方曾參加了公司召開的董事會等事實來看,受讓方對公司投資人股的意思表示應當是明確的。
四、臺商以中國自然人的名義受讓股權的協議效力認定
司法實踐中,為便于投資減少審批環節或者規避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要求,存在著中國企業、個人借用境外企業的名義,設立外資企業享受相應待遇,或者外資企業、個人借用中國境內民事主體名義設立、受讓中國企業股份等情形。人民法院處理上述問題觀點并不統一。司法實踐中觀點一,雙方簽訂的股權及資產轉讓合同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為有效合同。司法實踐中觀點二,實際受讓人是臺灣人,無論是設立企業還是轉讓股權的方式受讓一個企業,均應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經相關部門批準、登記后才能登記或受讓。本案中各方當事人故意隱瞞實際受讓人作為臺灣籍身份設立公司的事實,是規避法律的行為,該轉讓協議應為無效。
五、未經審批的國有股權轉讓合同效力認定
《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關于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事項的通知》及《公司法》構成了國有股權轉讓的基本法律框架。正如上文所述,股權轉讓主要包括了轉讓合同層面和轉讓行為層面。股權轉讓合同是實現股權轉讓的手段,股權的轉讓變動是股權轉讓合同的目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九條規定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合同應當包括的主要內容,第二十八條規定了報送決定或者批準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的主要審查文件,第三十二條規定受讓方采取欺詐、隱瞞等手段影響轉讓方的選擇以及產權轉讓合同簽訂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或者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相關批準機構必要時向法院起訴,確認轉讓行為無效。筆者認為,上述法律法規未對國有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作否定性規定,股權轉讓合同的無效可能導致股權轉讓行為無效,但股權轉讓行為無效并不能推定股權轉讓合同無效。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判斷應當遵循合同法的規定。依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及《合同法司法解釋》第九條規定,考察未報批合同的效力,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報批范圍如何確定。國有股權轉讓合同是否屬于報批范圍,法律未明確規定,依據《合同法司法解釋》第九條也得不出未經審批股權轉讓合同不生效的結論。故未經審批的國有股權轉讓合同在司法實踐中應當認定未生效。
了解了在這幾種情況下的股權代持協議是否有效對于自身的合法權益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合同無效有哪些情況
2020-11-07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繼承人可以放棄繼承遺產嗎
2020-12-16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公司賬戶可以上個人名下嗎
2020-11-10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員工未辦理離職手續勞動關系是否還存續
2021-03-23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不生效
2020-11-09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瑕疵保險憑證的效力如何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