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股東資格應以誰為被告
當事人因股東資格發生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公司為被告,因為股東資格是相對于公司而言的,而非個人,股東資格及股東權利是在公司內部的運營、管理中才具有實際意義的,所以應當以公司為被告。以與案件爭議股權有利害關系的人應當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只有這樣法院才能夠依法審理,維護股東的權利。
股東資格確認訴訟的審查標準問題
公司法規定,股東可以分期繳納出資,實行分期繳納出資的,股東雖未出資,公司可以成立,沒有出資仍可取得股東資格。即股東出資和股東資格可以分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又規定了公司股東瑕疵出資的民事責任,進一步明確如果符合股東資格及股權的外觀形式,即使股東違反出資義務,也應確認股東資格。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三條同時規定,當事人之間對股權歸屬發生爭議,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享有股權的,應當證明以下事實之一: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已經受讓或者以其他形式繼受公司股權,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依據該條規定,當股權歸屬發生爭議時,當事人應當提供取得股權的實質性證據,證明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即通過出資、認繳出資方式或者受讓方式依法原始取得或者繼受取得股權。
根據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的前述規定精神,公司股東取得完整股東資格和股東權利,必須符合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實質要件是出資,形式要件是對股東出資的記載和證明,即公司章程記載、股東名冊記載、工商部門登記。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不僅僅發生在公司股東與股東或者股東與公司之間,在公司債權人要求公司股東承擔有限責任之外的其他民事責任時,也必須對當事人是否具有公司股東資格進行確認。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強調股權取得的形式要件的意義在于對公司股東之外的第三人利益的保護。對于公司內部關系而言,實際出資是股東對公司最重要的義務。因此,對于股東資格確認訴訟,首先應當區分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性質是屬于公司內部法律關系還是公司股東與公司之外第三人之間的公司外部法律關系,然后確定相應的審查標準:在訴訟涉及股東與公司之外第三人之間的外部關系上,應貫徹外觀主義原則,保護外部善意第三人因合理信賴公司章程的簽署、公司登記機關的登記、公司股東名冊的記載而作出的行為效力;在公司股東之間因股權歸屬產生爭議時,應注重股權取得的實質要件,即是否實際出資,是否持有出資證明書,是否行使并享有股東權利。
人民法院需要根據事實和法律作出判決。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追訴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30股權質押可以順位質押嗎
2020-12-21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車禍不夠傷殘如何賠償
2020-11-18商業銀行可以不經營辦理國內外結算業務嗎
2021-03-16如何去法院辦理提存
2020-11-23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有哪些?
2021-03-07[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保險索賠要注意什么
2021-02-16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保險法告知義務有哪些范圍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