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度的出臺當然是因為要保護某些群體的合法權益,合法權益不被侵犯是建立在法律制度的約束之下的。比如說我國的民法跟刑法中都是要要保護的都是民眾的合法權益,但是對于平常人所運用不到的公司法,有很多人就特別的好奇我國的新公司法保護的是誰的合法權益?
我國的公司法保護的是誰的合法權益?
一、加強對中小股東的保護
原《公司法》也有對中小股東權利的保護條款,但是過于簡陋。例如股東表決實行“一股一票”和“資本多數決定”的制度,這確立了股權平等的原則,但是對于大股東行使表決權未作任何限制,大股東可以憑借其強大的表決權實施對公司的控制,形成了事實上大小股東在參與公司決策方面的不平等。新《公司法》改變了這種狀況,加強了對中小股東的保護。
第一,規定股東表決權的限制。新《公司法》第16條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但是上述規定的股東或者受上述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第二,增加了股份公司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時可以實行累積投票制,即每一表決權的股份都擁有與董事或監事人數相同的表決權。
累積投票制可以防止大股東利用表決權優勢操縱董事、監事選舉,有機會把中小股東利益的代表選進董事會、監事會,增加了中小股東在公司治理中的話語權。
第三,增加了有限公司股東退出機制,在特定情形下,股東可以要求公司收購其出資,退出公司。
一般來說,基于資本維持和資本不變原則,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資金,否則就是對公司財產權的侵犯。但是有限公司的股東具有封閉性,其出資轉讓受諸多限制,他沒有辦法像上市的股份公司股東那樣可以方便地通過轉讓股份而退出公司,當公司出現僵局后中小股東權益難以保障。對此,新《公司法》第75條列舉了3種情形,股東可以要求公司收購其出資,退出公司,而且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增加了股東代表訴訟的規定。新《公司法》第152條規定,當公司董事、經理等高管人員侵犯了公司權益,而公司不予追究時,股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以維護公司和自身權益,改變了原《公司法》第111條的尷尬處境,為司法機關處理該類案件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這種重視中小股東權益的立法傾向,糾正了原《公司法》要滿足國企改革需要所導致的偏差,使之回到公司法應有的意義上來。
二、提高債權人的地位
一直以來,債權人的地位較為尷尬。過去,股東以其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使得有些股東恣意妄為,通過財務杠桿、關聯交易謀取私人利益,使債權人的權益很難得到保護。新《公司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边@項“刺穿公司面紗”的機制成為債權人打擊股東欺詐與不當行為的有效手段,對公司的控制者具有強烈的威懾作用。同時,第215條規定,公司違反《公司法》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的,其財產不足以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從而有效地維護了債權人的利益,提高了債權人的地位。
三、賦予股東更多的權利
新《公司法》增加、細化了許多有關股東權利的規定:
第一,知情權。新《公司法》第34條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大會(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帳簿。第146條規定,上市公司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定期公開其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及重大訴訟,在每會計年度內半年公布一次財務會計報告。
第二,股東大會召集權。新《公司法》第41條規定,“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會會議職責的,由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召集和主持;監事會或者監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此外,第102條規定,“董事會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大會會議職責的,監事會應當及時召集和主持;監事會不召集和主持的,連續九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p>
第三,提案權。新《公司法》第103條規定,“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十日前提出臨時提案并書面提交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內通知其他股東,并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边@項規定使得少數股東得以將其關心的問題提交股東大會討論,實現對公司經營決策的參與、監督,有助于提高少數股東在股東大會中的主動地位,以免其消極被動地議事、表決而淪為陪坐及受氣者。
第四,質詢權。新《公司法》第151條規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要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列席會議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列席并接受股東的質詢?!?/p>
第五,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新《公司法》第75條和143條規定了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即股東對于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決議等持異議的,可以要求公司以公平合理價格收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四、強化控股股東的義務與責任
第一,禁止控股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新《公司法》第20條規定,“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新《公司法》第20條引進了英美法系的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即刺破公司面紗制度):“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禁止控股股東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新《公司法》第16條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該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應回避表決。第21條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p>
五、建立投資者(股東)權益司法救濟機制
第一,建立股東直接訴訟制度。新《公司法》第22條規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毙隆豆痉ā返?53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p>
第二,引入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新《公司法》第152條規定了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又稱股東派生訴訟制度),即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害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保公司法護了我國的市場經濟金融秩序,對債權人,股東,高層管理人員,發起者,董事,監事等這些群體的合法權益都進行了統一的保護,甚至在公司法當中有部分章程也注重了對于職工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因此公司法是一部比較,綜合性的,調整多種關系的特殊法。
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公司法人變更后果嚴重嗎?會給公司帶來怎樣的風險?
公司法司法解釋的修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施工許可證工傷保險賠償嗎
2021-03-23未婚先孕女員工小產期間有工資嗎
2020-12-10非法轉讓土地是否有追訴時效
2021-03-10什么是家庭冷暴力,家庭冷暴力的認定方法又有哪些
2020-12-31妻子不履行救助義務致夫死亡構成何罪
2020-11-26同居期間購買的房產分手時如何分割
2020-12-12仲裁條款向第三人擴張與合同相對性的沖突是什么
2021-01-22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公民個人財產信息包括哪些
2021-03-19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個人投資開發房地產應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27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勞動爭議調解不成有哪些情況?
2020-12-30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保險應當依法繳未簽合同應該怎么樣的
2020-12-20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15把人撞傷理賠后不服怎么辦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