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執行法官回避由什么人決定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官需要回避的,一般是由院長進行決定的,如果執行法官是院長的,由審判委員會決定。
第四十四條?回避理由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六條?回避決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二、當事人如何申請回避
首先,當事人不能隨意要求審判人員回避,只能在出現了民事訴訟法第40條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而且審判人員又沒有自行回避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出回避申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有三種:
第一,參加本案審理的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回避。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只能以當事人的資格參加訴訟,不能同時又以審判人員的資格參加對案件的審判。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的近親屬,有可能為照顧親屬的利益,影響案件的公證審理。因此須回避。
第二,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應當回避。這種情況對案件的審判涉及他
個人的利益,不允許其參加對案件的審判。
第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時,應當回避。其他關系是指除上述關系外的社會關系,如師生、同學、朋友等關系。
審判人員與本案當事人存在這些關系,有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不應該參加對案件的審判。
其次,當事人如果認為審判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有上述法律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申請,請求更換審判人員,申請可以用口頭或書面方式提出,申請中必須根據法律規定,說明要求他們回避的理由,法律規定當事人在案件開始審理之后,法庭辯論終結之前,發現可以申請回避的事實和理由,仍然可以提出回避申請。但是,如果當事人在案件開始審理時,已經知道審判人員及其他人員應行回避的事實和理由,只是在法庭辯論結束之后,認為自己可能要敗訴,才提出回避申請,其申請有可能不被給予接受。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官需要回避的,一般是由院長進行決定的,如果執行法官是院長的,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損害賠償包括范圍
2020-12-21民辦學校破產清算之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2021-02-01擔保公司搶車警察追回的案例分析
2021-03-14被家暴后自殺定罪嗎
2021-01-11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民間借貸到期后訴訟時效多長時間
2021-02-28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喪偶再婚領證的時候需要提供什么
2021-01-01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
2020-12-11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區別,如何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28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