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的法律適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外經貿委(廳、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哈爾濱、長春、沈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廣州、濟南、杭州、珠海、汕頭市外經貿委(局):
為規范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手續,保護投資各方的合法權益,現將《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若干規定》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向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反映。
附件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促進外商投資企業的健康發展,保護投資各方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是指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以下統稱為企業)的投資者或其在企業的出資(包括提供合作條件)份額(以下稱為股權)發生變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主要原因導致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
(一)企業投資者之間協議轉讓股權;
(二)企業投資者經其他各方投資者同意向其關聯企業或其他受讓人轉讓股權;
(三)企業投資者協議調整企業注冊資本導致變更各方投資者股權;
(四)企業投資者經其他各方投資者同意將其股權質押給債權人,質權人或受益人依照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取得該投資者股權;
(五)企業投資者破產、解散、被撤銷、被吊銷或死亡,其繼承人、債權人或其他受益人依法取得該投資者股權;
(六)企業投資者合并或者分立,其合并或分立后的承繼者依法承繼原投資者股權;
(七)企業投資者不履行企業合同、章程規定的出資義務,經原審批機關批準,更換投資者或變更股權。
第三條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應遵守中國有關法律、法規,并按照本規定經審批機關批準和登記機關變更登記。未經審批機關批準的股權變更無效。
第四條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必須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對投資者資格的規定和產業政策要求。
依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不允許外商獨資經營的產業,股權變更不得導致外國投資者持有企業的全部股權;因股權變更而使用企業變成外資企業的,還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外資細則》)所規定的設立外資企業的條件。
需由國有資產占控股或主導地位的產業,股權變更不得導致外國投資者或非中國國有企業占控股或主導地位。
第五條除非外方投資者向中國投資者轉讓其全部股權,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不得導致外方投資者的投資比例低于企業注冊資本的25%。
第六條經企業其他投資者同意,繳付出資的投資者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的有關規定,通過簽訂質押合同并經審批機關批準將其已繳付出資部分形成的股權質押給質權人。投資者不得質押未繳付出資部分的股權。投資者不得將其股權質押給本企業。
在質押期間,出質投資者作為企業投資者的身份不變,未經出質投資者和企業其他投資者同意,質權人不得轉讓出質股權;未經質權人同意,出質投資者不得將已出質的股權轉讓或再質押。
出質投資者與質權人的權利、義務及質押合同的內容,適用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定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審批機關為批準設立該企業的審批機關,如果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方投資者的股權變更而使企業變成外資企業,且該企業從事《外資細則》第五條所規定的限制設立外資企業的行業,則該企業中方投資者的股權變更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以下簡稱外經貿部》批準。
企業因增加注冊資本而使投資者股權發生變化并且導致其投資總額已超過原審批機關的審批權限的,則企業投資者的股權變更應按照審批權限和有關規定報上級審批機關審批。
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登記機關為原登記機關,經外經貿部批準的股權變更,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其委托的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第八條以國有資產投資的中方投資者股權變更時,必須經有關國有資產評估機構對需變更的股權進行價值評估,并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確認。經確認的評估結果應作為變更股權的作價依據。
第九條由于本規定第二條(一)、(二)項原因需要變更股權的,企業應向審批機關報送下列文件:
(一)投資者股權變更申請書;
(二)企業原合同、章程及其修改協議;
(三)企業批準證書和營業執照復印件;
(四)企業董事會關于投資者股權變更的決議;
(五)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后的董事會成員名單;
(六)轉讓方與受讓方簽訂的并經其他投資者簽字或以其他書面方式認可的股權轉讓協議;
(七)審批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文件。
第十條股權轉讓協議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轉讓方與受讓方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國籍;
(二)轉讓股權的份額及其價格;
(三)轉讓股權交割期限及方式;
(四)受讓方根據企業合同、章程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五)違約責任;
(六)適用法律及爭議的解決;
(七)協議的生產與終止;
(八)訂立協議的時間、地點。
第十一條由于本規定第二條(三)項原因需要變更股權的,應符合外經貿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關專項規定,企業除報送第九條(一)、(二)、(三)、(四)、(五)項規定的文件外,還應向審批機關報送企業投資者簽訂的股權變更協議。
第十二條企業投資者與質權人簽訂股權質押合同后,應將下列文件報送批準設立該企業的審批機關審查:
(一)企業董事會及其他投資者關于同意出質投資者將其股權質押的決議;
(二)出質投資者與質權人簽訂的質押合同;
(三)出質投資者的出資證明書;
(四)由中國注冊的會計師及其所在事務所為企業出具的驗資報告。
審批機關應自接到前款規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內決定批準或不批準。
企業應在獲得審批機關同意其投資者出質股權的批復后30日內,待有關批復文件向原登記機關辦理備案。
未按本條規定辦理審批和備案的質押行為無效。
第十三條依照《擔保法》的規定,出質股權轉移為質權人或其他受益人所有的,企業除應向審批機關報送第九條(一)、(二)、(三)、(五)項規定的文件外,還應同時報送質權人或其他受益人獲得原投資者股權的有效證明文件。審批機關根據上述文件和本規定第十二條所述文件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審核。
第十四條由于本規定第二條(五)、(六)項原因需要變更股權的,企業除報送第九條(一)、(二)、(三)、(五)項規定的文件外,還應向審批機關報送股權獲得人獲得原投資者股權的有效證明文件。
由于本規定第二條(五)、(六)項的規定導致企業投資者變更的,如果企業其他投資者不同意繼續經營,可向原審批機關申請終止原企業合同、章程。原企業合同、章程終止后,股權獲得人有權參加清算委員會并分配清算后的企業剩余財產;如果股權獲得人不同意繼續經營,經企業其他投資者一致同意,可依照本規定將其股權轉讓給企業其他投資者或第三人。
第十五條由于本規定第二條(七)項原因需要更換投資者或變更股權的,守約方投資者有權單方面向審批機關申請變更。守約方投資者除報送第九條(一)、(二)、(三)、(五)項規定的文件外,還應向審批機關報送下列文件:
(一)由中國注冊的會計師及其所在事務所為企業出具的驗資報告;
(二)守約方催告違約方繳付或繳清出資的證明文件。
如有新投資者參股,還應向審批機關報送新投資者的合法開業證明和資信證明。違約方已經按照企業原合同、章程規定繳付部分出資的,還應向審批機關報送企業對違約方的部分出資進行清理的有關文件。
第十六條以國有資產投資的中方投資者股權變更的,企業還必須向審批機關報送下列文件:
(一)中方投資者的主管部門對該企業投資者股權變簽署的意見;
(二)國有資產評估機構對需變更的股權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
(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上述資產評估報告出具的確認書。
第十七條審批機關應自接到規定報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內決定批準或不批準。
企業應自審批機關批準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之日起30日內到審批機關辦理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變更手續。
中方投資者獲得企業全部股權的,自審批機關批準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之日起30日內,須向審批機關繳銷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審批機關自撤銷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之日起15日內,向企業原登記機關發出撤銷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的通知。
第十八條企業應自變更或繳銷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之日起30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向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未按照本規定到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的,登記機關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九條企業申請股權變更登記時,應向登記機關提交報送審批機關的有關文件、審批機關的批準文件以及登記機關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由于本規定第二條(七)項原因需要更換投資者或變更股權登記的,除應向登記機關提交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文件外,還應提交企業新董事會成員任職文件及其身份證明和新董事會決議。
因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而使中方投資者獲得企業全部股權的,在申請變更登記時,企業應按擬變更的企業類型的設立登記要求向登記機關提交有關文件。經登記機關核準后,繳銷《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換發《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第二十條股權轉讓協議和修改企業原合同、章程協議自核發變更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之日起生效。協議生效后,企業投資者按照修改后的企業合同、章程規定享有有關權利并承擔有關義務。
第二十一條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股份的轉讓,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在中國其他地區投資舉辦的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參照本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的法律適用
由于法律規定不明確,相關法律文件就此作了補充。如國家工商總局1997年出臺《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轉讓作了具體的規定,主要規定股權變更審批的效力以及協議、章程生效的時間,同時,要求股權轉讓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外資投資比限制,規定注冊資本以及企業性質轉變需要審批。由于該規定只是國家工商總局制定的規章,實踐中并不具有裁判上的司法適用性。
由于上述外商投資企業法規范與現行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不完全一致,加諸該領域存在大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特別是外商投資企業的審批機關商務部(原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單獨或聯合其他部委制定了一些部門規章,也存在與現行高位階法律不相一致的情形,因此,存在的規則沖突如何銜接適用往往成為司法實踐中法律適用的難題。
鑒此,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出臺《關于審理外商投資企業糾紛的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以下簡稱《若干問題規定》或司法解釋),對外商投資企業在設立、變更等過程中的部分審理難題進行明確。司法解釋通過將未經審批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股權轉讓合同定性為未生效合同,規定一方當事人負有報批義務,滿足了行政審批要件的,相關合同可成為生效合同。這項解釋協調適應了《若干規定》的相關規范,一定程度解決了法律制度間的規則沖突。
經過以上梳理,可以發現我國已逐步明確了一套關于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的規則,包括:1.股權轉讓協議必須經過審批程序才能生效;2.股權轉讓沒有經過其他股東同意、優先購買的無效;3.股權轉讓導致企業性質變更的需要額外審批;4.股權轉讓違反法律相關規定和產業政策的無效。
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的常見形式。表面上看,公司法與外商投資企業法關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規則的差異不大,除了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需要審批的要求以外,法律對股權轉讓的限制并不明顯。然而,實質上,規則間的差異仍然存在,具體體現為:
1.關于股權轉讓審批的效力:《實施條例》將審批的效力明確為未經審批的股權轉讓無效,隨后《若干規定》和《若干問題規定》則細化為股權轉讓協議經審批才能生效。至此,后續演化的規則已完全與公司法上無需審批的規則相去甚遠。
2.關于股權轉讓程序:公司法就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約束包括,經過其他股東同意,其他股東享有優先購買,或者依公司章程的特別規定。這些規定并不直接影響股權轉讓的效力,除非其他股東主張權利方產生影響。但是,《實施條例》卻直接規定未經其他股東同意或優先購買的股權轉讓無效,而且沒有明確無效的范圍。顯然,相較于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強制不經相關程序的轉讓無效。
3.關于其他限制:外商投資企業法要求股權轉讓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外資投資比限制,注冊資本以及企業性質轉變需要審批,但公司法顯然對此并不涉及。
這些沖突很大程度上由于我國的外商投資企業法頒行較早已經年久失修,而公司法自1993年公布以來經歷了1999年、2004年、2005年和2013年多次與時俱進的修改,這使得前者不具備考慮與后者銜接問題的可能性。
關于審批對于股權轉讓效力的影響,筆者通過案例研究發現,《若干問題規定》出臺前,關于未經審批的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往往判決迥異,通常包括無效說、有效說和未生效說。盡管隨著司法解釋的出臺,未生效說成為裁判的主流依據,但關于該問題的探討并非完全沒有空間。
無效說以《實施條例》規定系效力性規定為基礎,認為未經審批的股權轉讓合同違反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從而依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認定合同無效。此一觀點由于片面性明顯,隨著司法解釋的出臺,已和者寥寥。
有效說則認為,外商投資企業法上的“轉讓”其實質是股權變更,該合同目的與合同效力無關,所以審批影響的應是合同的履行而非效力,這意味著合同不需審批即可生效。這種觀點得到支持的理由包括,認為債權行為的效力不應因受股權變動影響而變得有因,并且當事各方的利益關系可利用違約責任的承擔與免除機制來調整;還有指出法律有關外資審批的規定屬于管理性的強制性規范,對其違反理論上不應導致合同無效。筆者認為,股權轉讓協議與股權轉讓行為是兩個有區別的法律行為,因此有效說也存在以下方面的合理性值得考慮:
首先,認定審批對于股權轉讓合同具有約束力的法律依據不足。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第十條涉及審批,但并未對合同效力問題作明確規定。這一點與公司法上關于其他股東同意權、優先購買權規定是一樣的,即審批不能約束合同效力。《實施條例》作為裁判依據則更有問題,因其作為解釋性的規定,僅限于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抽象規定予以細化、說明,并不能對其上位法未規定的股權轉讓合同效力進行規定,所以其規定不應適用。同理,部門規章《若干規定》也無法規定股權轉讓的效力。因此,外商投資企業法律規則存在沖突時,根據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的原則,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應適用外商投資企業法;根據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的原則,若外商投資企業法規定不清楚時,則可適用一般法。為解決實踐問題,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九條第二款,可以認定審批對于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沒有約束力,僅應約束股權轉讓行為效力,這不失為可取的路徑。
其次,不影響審批制的原意。正如相關學者指出的那樣“實行審批制是對外資入境一種正常合理的限制,是一國行使主權的表現,”也即是說,審批制主要是為了規范外資進入我國市場。顯然,賦予相關股權轉讓合同法律效力并不影響這一立法原意,因為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并不當然決定股權轉讓行為的效力。
關于未生效說,該觀點認為未經審批機關批準的股權轉讓協議未生效,負有報批義務的一方在其成立后應履行報批的義務,否則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該說得到理論界與實務界主流學者的認同,盡管也有觀點認為因解釋本身的制定主體與法律性質使其在合法性與合理性方面均存在缺陷和商榷之處,所以也不應在裁判中作為法律依據,但隨著解釋在實踐中解決此類問題的成效日益明顯,相信未生效說將成為主流。
關于未履行其他程序的股權轉讓效力問題,現實中也存在相關的案例。如外商投資企業股東未經其他股東同意轉讓其股權的效力問題,可以從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慶九龍坡支行與**國際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糾紛再審案”看到當前的裁判立場。該案判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外商投資企業糾紛的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第十一條,認定未經其他股東同意轉讓其股權的協議為可撤銷合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境外股權變更的相關規定“。從上文可知,相關法律均只籠統規定未經審批和侵犯其他股東同意權、優先購買權的股權轉讓無效。即便強調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的審批程序是必經程序,也沒有明確審批程序的約束力,即未經審批的股權轉讓是否導致股權轉讓合同無效抑或股權轉讓行為無效的問題并未得到明確。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抵押貸款到期后怎么解除抵押
2021-01-05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最高院關于擔保法的6個重要疑難問題的司法觀點
2021-01-27女子穿拖鞋駕車致死亡獲刑6年,被判刑后是否可免除民事賠償
2021-02-24離婚后孩孑撫養費標準
2020-12-10同居期間 共有房產如何分割
2020-12-29離婚后女方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6六盤水計量糾紛仲裁檢定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因死亡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有嗎
2020-12-05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法院保全房產能不能過戶
2021-01-17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投保壽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2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