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移和股權轉讓的區別
《公司法》第75條的規定已經確立了“繼承人可以直接繼承被繼承人股權的原則(章程的相反規定為例外)”,其使用的“股東資格”的字眼,完全可以而且應當擴大解釋理解為“股權”。理由是:第一,之前的立法已經解決了繼承人對股權中的財產性權利的直接繼承問題;第二,股權中的非財產性權利在一定時間內處于無主狀態可能會造成公司治理的混亂,危及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第三,現有的國內有關立法已經有了股權可以直接繼承的類似規定。此外,許多國家和地區均承認股權可以成為被繼承的客體。
一、對有關立法條文的闡釋
《公司法》第75條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筆者認為:該法條確立了繼承人可以直接繼承被繼承人股權的原則(章程的相反規定為例外)。也就是說,根據該法條,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如果公司章程沒有相反的規定,其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及其代理人可以馬上向公司申請辦理股東變更手續。據此可以斷定:《公司法》第76條已經否定了在此之前理論界和實務界一直奉行的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不能直接繼承其股權的不利于保護股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合法權益的一切規定。
根據憲法、繼承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司法解釋的原理,筆者進一步認為:該法條在此使用的“股東資格”的字眼,完全可以而且應當擴大解釋理解為“股權”。
二、做出以上判斷的理由
1、股權中財產性權利的直接繼承已經在憲法、繼承法及其它相關規定中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憲法》第13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繼承法》)第3條在將遺產定義為“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后,對遺產進行了列舉。最高人民法院1985年9月11日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又把《繼承法》第3條中兜底的“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解釋為“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
2004年2月24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頒行的《關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一)》二、12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是與該股東所擁有的股權相對應的財產權益。”
2003年12月18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頒行的《關于審理涉及公司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一)》第三(二)規定:“繼承人、財產析得人或受贈人因繼承、析產或者贈與可以獲得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財產權益,……
從這些規定中可以看出,2006年公司法修訂之前,自然人股東股權中的財產性權利自被繼承人死亡發生時,就產生了直接繼承的法律效果。
那么,為什么繼承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沒有把股權列舉在遺產范疇之內?考察其原因,筆者的解釋是:當時理論上對股權性質的研究還不可能達到今天這樣的高度,而且股權的繼承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尚不普遍。
《繼承法》及相關規定已經解決了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股權中的財產權的繼承問題;而股權中的非財產性權利的繼受問題當屬公司法調整的范疇,這就是說,由于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繼承人在繼承死亡自然人股東的財產權后,能否當然取得股權中的非財產性權利,怎樣才能取得這部分權利,需要《公司法》提供答案。
2、股權中的非財產性權利在一定時間內處于無主狀態可能會造成公司治理的混亂,危及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從現實角度分析,如果原股東死亡后,其繼承人或受遺贈人的股東資格只有在公司向他們簽發出資證明書、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上的記載、辦理公司變更登記之后才能取得,必然出現的是這些股權特別是其中的表決權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無人行使,由此可能會發生公司治理的道德風險,也可能引起公司經營的中止、管理的中斷甚至混亂,危害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有這么一個案件:A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的絕對大股東和董事長,突然暴病身亡,留下老母、妻子和兩個孩子。A身前沒有遺囑。A死亡后,其母、妻及兩個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委托A一身前好友B代理他們處理公司股權轉移的手續。公司的其他股東對股權應該由A的繼承人繼承并沒有異議,但一直未給辦理有關手續,在未通知B的情況下召開了股東會,另行選舉了董事長,且決定了對A的繼承人不利的分紅方案。當B代表A的繼承人提出召開另一次股東會時,被公司的新任董事長以股權的轉移手續尚未完成、A的繼承人尚未取得股東資格為由拒絕。B還代表A的繼承人提出在未通知B或A的繼承人的情況下召開的股東會是非法的,但也被公司現任董事長以同樣理由駁回。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為避免上述股東權利出現無主狀態,《公司法》76條才借鑒國外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規定,確立了“繼承人可以直接繼承被繼承人股權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公司健康、穩定發展和防止發生損害死亡股東權益的現象。
3、事實上,關于股權能否直接繼承問題,國內已經有了可以類推的規定。
早在1997年5月28日頒行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第(五)項規定:“企業投資者破產、解散、被撤銷、被吊銷或死亡,其繼承人、債權人或其他受益人依法取得該投資者股權;第(六)項規定,企業投資者合并或者分立,其合并或分立后的承繼者依法承繼原投資者的股權”;該《規定》第十四條第二項規定:“由于本規定第二條(五)、(六)項的規定導致企業投資者變更的,如果企業其他投資者不同意繼續經營,可向原審批機關申請終止原企業合同、章程。原企業合同、章程終止后,股權獲得人有權參加清算委員會并分配清算后的企業剩余財產;如果股權獲得人不同意繼續經營,經企業其他投資者一致同意,可依照本規定將其股權轉讓給企業其他投資者或第三人”。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額,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的,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一)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二)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后,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用于證明前款規定的過半數股東同意的證據,可以是股東會決議,也可以是當事人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取得的股東的書面聲明材料”。
從這些只適用于某些領域的規定中,可以窺見:在新公司法修訂前我國事實上已經確立了股權可以直接繼承的原則。
除此以外,德、法、英、美、日及我國臺灣地區均認可股權的可繼承性,股權可以成為繼承的客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責任的種類有哪些
2020-12-25誣陷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08法律顧問合同的終止事項有哪些
2021-02-07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同居被家暴怎么辦
2021-02-07什么是法律上的男女平等
2021-01-03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打架斗毆如何如何處罰
2021-01-08農村信用社擔保合同擔保期是多久
2021-03-23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房改售房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020-12-07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自助寄存柜中丟包,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29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人身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21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保險合同的含義與特征有哪些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