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屬于股份合作制企業股東轉讓股東權過程中引起的確權糾紛。所謂股東權,簡稱股權,是指股東基于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得經濟利益并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股東權系集財產與經營權兩種權利于一體的權利形態。所謂股東權轉讓,即指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該股東權的民事法律行為。我國公司法對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中的股東權的轉讓程序分別作出了規定,但對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股東權的轉讓問題卻沒有作出規定。
筆者認為,股份合作制股東權的轉讓無效條件有:(1)主體不合格。主要指轉讓人沒有取得股東資格和受讓人不屬于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職工。(2)沒有依法辦理有關轉讓手續。如股份轉讓必須經過股東大會多數成員決議,且符合股東優先受償的原則,以及須經有關行政部門變更登記。(3)協議內容違法,即股權轉讓協議實質違法。如轉讓雙方名義上進行股權轉讓,實質上進行違法借貸的,就可以按照最高法院《關于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有關規定認定為無效。
就本案而言,主要是審查黃和周之間的轉讓協議是否有效的問題。股東轉讓行為就其法律性質而言,應屬于一種股權的買賣行為,股東權轉讓行為屬于附條件的民事行為,首先表現為股東權轉讓協議,然后才是股東大會決議以及批準登記等程序。后者僅是前者轉讓協議生效的條件。但是如果沒有前者的轉讓協議或者轉讓協議本身都不符合生效條件,那么即便以后的條件成就,該轉讓行為還是不能成立。
因此,本案的關鍵在于黃與周的轉讓協議是否成立。該轉讓協議發生在1999年10月之前,按照當時的經濟合同法的規定,該協議既無主要條款,也無書面形式,顯然該協議沒有成立。但是該協議的履行期卻是跨越1999年10月1日,因此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之規定,該轉讓協議糾紛應該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而按照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對于價款不明確的合同,可以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可見,沒有約定價格條款的合同不是沒有成立的合同,也不是無效合同。同樣,根據合同法第十條的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口頭以及其他形式。綜上分析,黃和周簽訂的轉讓協議應該已經成立,因此只要按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該轉讓協議經過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并且已經工商行政部門登記,就為合法有效,至于轉讓的價款,黃可以與周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可以經有關部門評估鑒定后,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轉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行政案件辦理期限
2020-12-14借款合同無效后保證人能否免責
2021-01-31對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應如何計算假釋考驗期
2020-11-08集體企業改制后對職工如何安置
2020-12-08怎么查看專利是否已經變更了專利權利人
2021-03-07實際住房面積比老宅基證面積小怎么辦
2021-01-30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車禍保險公司多久賠償
2021-02-02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