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夫妻離異后,孩子姓名的變更只要產生糾紛,必然影響到孩子與父母另一方的親情,影響撫育費用的支出。解決糾紛是法律的終極目的,當所維護的權益發生沖突時,首先維護的應是物質上的權利,其次才是精神利益、人格權益。父母離異后,為了使未成人順利健康成長,父或母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未成年人的姓名。
案例:
2011年3月,原告陳某與被告李某經法院判決離婚,10歲的女兒陳某某隨被告李某共同生活。今年7月,陳某得知被告李某將孩子的姓名由陳某某更改為張某某。陳某以被告李某侵犯其對孩子的姓名權為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責令被告恢復孩子的原姓名。在審理過程中,原、被告均請求法院征求孩子意見。孩子在法院接受詢問時表示,“張某某”是她愿意使用的名字。原告陳某認為被告左右了孩子的真實意愿,請求法院支持其訴訟請求。事件焦點:
夫妻離異后,為孩子變更姓名訴訟,該請求應否予以支持?法官解答:
《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姓名享有決定、變更、使用的權利,但是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決定和變更自己的姓名?這要分兩種情況:
一是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來說,因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有表達自己真實意愿的意思能力,因此其姓名權應當由監護人行使或征得監護人同意后自己行使。
二是對于限制民事行為的未成年人來說,問題較為復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若干具體意見》第5條規定“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
由此可知:現行法律在這一問題上會考慮子女的意見。但本案中,該孩子的意見并非決定性意見,因為不僅孩子的意見很難說不受到與其共同生活原父母一方的影響,而且法官的判決最終要根據對孩子有利的原則進行考慮,孩子的意見僅是法官作出決斷的一項參考。現實生活中,夫妻離異后,孩子姓名的變更只要產生糾紛,必然影響到孩子與父母另一方的親情,影響撫育費用的支出。
解決糾紛是法律的終極目的,當所維護的權益發生沖突時,首先維護的應是物質上的權利,其次才是精神利益、人格權益。本案中,恢復孩子的原本姓名,更有利于孩子的物質利益,對其精神利益并無實質損害,因此父母離異后,為了使未成人順利健康成長,父或母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未成年人的姓名。
看完本文后有任何疑問,請咨詢律霸網在線民事律師、婚姻家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侮辱婦女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1如何處理醫療糾紛,怎么收集醫療糾紛證據
2021-02-23如何獲得商標的商標權
2021-01-23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不動產權證書辦理費用是怎樣的
2020-12-01資產具有哪些風險
2021-02-09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如何處理勞動爭議
2021-01-04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如何管轄
2021-02-02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容是什么
2021-01-06土地承包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