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尋求搞活國有企業經營機制以來,已經走過近20年歷程。經過探索,現在確定的基本方法是改變國有企業的產權機制,即將企業的投資人由國家改為個人或改為國家和個人或其他投資主體共同投資。20年來,筆者的法律服務工作伴隨著企業改制,協助許多企業處理改制中的疑難法律問題。現將國家向企業職工出售企業產權中的幾個典型疑難問題及其對策提出討論意見。
一、全員持股的法律形式問題
許多國企改制都是由國家將企業凈資產賣給本企業職工,從而實現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帶動企業經營機制改革。在操作中,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國國營企業多年以來一直實行的是低薪制,職工手中積蓄不多。前些年又實行了住房制度改革,要求職工以現金購買住房,已經花去一部分或大部分積蓄。職工手中的錢不多,購買企業產權本身就有問題。現行做法是,全體職工將改制時解除勞動關系由國家發給的經濟補償金用于購買企業產權。實際上,國家也不用現金支付經濟補償金,而是用企業凈資產折抵應付給職工的安置費,企業又將此安置費折算為職工的出資。職工購買企業產權后,企業就變成了全員持股或大部分職工持股。這時,職工就具有了雙重身份,一方面是企業股東,另一方面又是在企業就業的勞動者。
企業全員持股帶來以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股東人數眾多,企業很難找到完全適合于自己的法律形式。1993年12月29日第8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為2至50人。國營企業改制后股東人數一般都超過50人,難以適用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按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資產和程序相應要求較高,許多企業又不符合條件,也不愿去走復雜的程序。二是勞動力與企業產權緊密結合,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之一是兩權分離,即企業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便于充分利用資源,節約生產經營成本。三是許多改制企業都存在變通操作,即將許多股東的投資額集中記載于少數股東名下,或多數股東委托少數股東持股,或選代表持股,以滿足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的要求。這種做法帶來出資人行使出資人權利難的問題。如企業在重大問題決策上發生分歧,或受委托人離職或死亡,出資人要求自己行使權利,而注冊的章程和工商檔案中卻沒有記載該出資人。這時,認他是股東和不認他是股東都很難。認他是出資人,他就有權參加股東大會,對股東所議事項,他有表決權,可工商檔案中沒有記載的股東參加股東會議所作出的決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往往不認。不認他是出資人,他卻是真正出資購買國有資產產權的人,他的權利來自出資購買國有資產,他行使權利是正當的,也是合法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黑社會性質案件”認定證據收集指引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08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網上投訴能撤銷嗎
2021-01-17監護人有權查看被監護人隱私嗎
2020-12-02五保戶監護人是法定繼承人嗎
2021-01-07資產拍賣程序的中止和終止
2020-11-30贈與人可以自由撤銷贈與嗎
2020-12-11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定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3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12-23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小區違章建筑如何處理
2020-11-22房屋中介騙人有哪些手法
2021-01-30勞動合同能隨意變更嗎?
2020-11-17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車子被人放火保險有賠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