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釋義】本條是對單位負責人的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但是“單位負責人”具體是指哪些人,本條沒有列舉。由于這個問題直接涉及對“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認定,為了便于執行,本法第五十條對“單位負責人”進行了界定,即“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所謂法定代表人,是指由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對外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負責人。如《公司法》規定,董事長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成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規定,廠長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所謂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是指除法人以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如個人獨資企業的負責人,依照《個人獨資企業法》的規定,是指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合伙企業的負責人,依照《合伙企業法》的規定,是指合伙企業的合伙人。說白了,“單位負責人(除合伙企業外)”是指單位的“一把手”,有時也稱其為“第一責任人”。
二、本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是這次修訂會計法的重要內容之一,目的是要理順單位負責人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于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應負的責任,突出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應負的責任。對此,在會計法修訂草案審議過程中有兩種主要的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會計工作專業性很強,每天都要記帳、算帳,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不熟悉,難以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應當由分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或者會計機構的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只負領導責任。另一種意見認為,一些單位造假帳、設帳外帳,不是會計人員的個人行為。會計人員只是單位的普通員工,做假帳、設帳外帳,通常是受單位負責人的授意、指使或者強令,不得已而為之(除個別情況,如會計人員為自己貪污、挪用公款做假帳),在此種情況下,應當把單位負責人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區分開,應當加重單位負責人的責任。經過反復討論研究,常委委員普遍認為,本條規定的出發點及其確定的原則是正確的,是符合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的。
第一,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的“一把手”和最高負責人,統管本單位所有的工作,包括會計工作。由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第二,從單位負責人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之間對于本單位會計工作的職責劃分看,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工作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是本單位會計工作的執行者和被管理者,二者的關系和責任不能顛倒。
第三,目前一些單位的會計工作秩序混亂,假帳泛濫,給國家和單位造成的損失、浪費驚人。出現這種情況,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主要是由于單位負責人為了暫時的、局部的或者小團體的利益,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做假帳造成的。只是由于以往單位負責人對單位的會計工作和保證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不太明確,加上原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雙重身份”,既參與本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又代表國家監督本單位的經濟活動,使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保證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變得更加模糊,一旦發生問題,單位負責人常常以自己不懂會計業務為由推脫責任。長期的實踐證明,把保證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僅僅壓在會計人員的肩上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造假帳的問題的,只有在法律中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才能促使單位負責人重視會計工作,加強會計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
三、本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不是要單位負責人代替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其主旨是:
1.單位負責人必須學法、知法、自覺守法,對自己主管或經辦的經濟業務,嚴格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辦理會計手續,不得利用職權干擾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2.單位負責人必須加強對本單位會計工作的領導,支持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辦理會計事務,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幫助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解決在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撐腰。
3.單位負責人必須重視和加強對本單位全體職工的法制教育,保證本單位全體職工自覺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辦事,支持、配合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4.單位負責人必須重視并加強本單位內部會計機構建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配備適當、合格的會計人員,明確會計資料生成的各環節的職責和相互制約措施,督促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嚴格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保證本單位會計資料真實、完整。
5.單位負責人必須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在簽發本單位編報或者向社會公開披露的會計資料前,應當責成本單位內部監督審計機構先行審計、提出意見,再決定是否簽發,保證簽發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真正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訂)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199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修正)
1998-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的決定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建立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的決議
1996-05-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1998-03-06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修訂)
2015-06-14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宗教事務條例(2017年修訂)
2017-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