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條 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前款所列監督檢查部門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后,應當出具檢查結論。有關監督檢查部門已經作出的檢查結論能夠滿足其他監督檢查部門履行本部門職責需要的,其他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加以利用,避免重復查帳。
【釋義】本條是對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對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的規定。
本條共分兩款,講的是政府有關部門對單位的監督,又稱作外部監督。本條在第一款列舉了6個部門代表國家對各單位的財務工作實行監督,除本條所列舉的6個部門之外,還有其他未列舉的部門,以一個“等”字點出。這是社會主義經濟監督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與單位內部由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實行的會計監督是相結合的。國家經濟監督制度和體系的健全與發展,是單位內部實行嚴格的會計監督制度的必要保證;嚴格的外部監督又是對單位內部實行會計監督的有力支持。對本條列舉的6種監督,分別給予介紹。
一、財政機關的監督。財政監督是指各級財政部門在資金積累、分配和使用過程中,對行政事業單位、部門、企業的經濟活動和業務活動及其成果所實行的監督。財政監督主要是各級財政部門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等,利用單位預算、財務收支計劃以及財務會計報表等反映的經濟活動和業務活動的情況來進行的。《會計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財政部門對各單位的下列情況實施監督:(l)是否依法設置會計帳簿;(2)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在對前款第(2)項所列事項實施監督,發現有重大違法嫌疑時,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向與被監督單位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和被監督單位開立帳戶的金融機構查詢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應當給予支持。
二、審計機關的監督。即政府審計監督,是國務院審計機關和各級人民政府的審計機關依據我國憲法和法律對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各單位必須按照法律規定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各級審計機關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的干涉。一切屬于政府審計范圍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都必須接受審計監督,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結論和決定,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我國審計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對此作了規定。
三、稅務機關的監督。主要是各級稅務機關在稅收征收管理過程中,對各單位的納稅情況所實行的監督。稅務部門根據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日常稅收征管工作,一方面促使各單位依法經營,建立健全有利于正確計算和反映納稅所得額情況的各項基礎工作,推動各單位加強包括會計工作在內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督促各單位依法納稅,遵紀守法,堵塞各種稅收漏洞,糾正和查處違反稅法的行為,保證包括會計法在內的各項財經紀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我國有關稅收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法律、法規對此作了規定。
四、人民銀行的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五章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對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實施監督管理,維護金融業的合法、穩健運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規定審批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及其業務范圍;有權對金融機構的存款、貸款、結算、呆帳等情況隨時進行稽核、檢查監督;有權對金融機構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有權要求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報送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其他財務會計報表和資料。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統一編制全國金融統計數據、報表,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公布;對國家政策性銀行的金融業務,進行指導和監督。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建立、健全本系統的稽核、檢查制度,加強內部的監督管理。
五、證券監督機構的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七條規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對全國證券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根據需要可以設立派出機構,按照授權履行監督管理職責。《證券法》在第十章還規定了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證券發行、證券交易、上市公司收購活動中,對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業協會和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管理活動中的法定職責。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督管理職責中,包括對上述這些單位的有關會計資料進行監督檢查。有關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也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會計事務方面的管理職能作出了規定。
六、保險監管機構(在我國的保險法上稱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五章的規定,商業保險的主要險種的基本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由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制訂。保險公司擬訂的其他險種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應當報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備案。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有權檢查保險公司的業務狀況、財務狀況及資金運用狀況,有權要求保險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的書面報告和資料。保險公司依法接受監督檢查。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依法責令保險公司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可以對違法的保險公司進行整頓,可以對保險公司進行接管。保險公司應當于每一會計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將上一年度的營業報告、財務會計報告及有關報表報送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并依法公布。保險公司應當于每月月底將上一月營業統計報表報送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保險公司應當妥善保管有關業務經營活動的完整帳簿、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有關業務經營活動的完整帳簿、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的保管期限,自保險合同終止之日起計算,不少于10年。
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是對前款所列6個監督檢查部門以及其他部門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后,所出具的監督檢查結論的有關規定。它有兩個層次的要求:第一個層次的要求是,不論哪個部門在依法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后,應當出具檢查結論。所謂檢查結論,就是指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檢查了有關單位的相關情況、核對有關事實數據之后所得出的結論,反映該單位合法和不合法的方方面面的情況。監督檢查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是針對一個方面一個時期的問題而言,檢查具體單位的具體材料之后,應當作出實事求是的結論。第二個層次的要求是,為了減少企業、事業單位的負擔,由法律特別作出的規定。一段時間以來,有的方面反映政府有關部門對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存在著重復查帳、多頭查帳,企業、事業單位不堪其擾、不堪其煩的問題;這次修訂會計法,各地各部門和人大常委委員也多次提出這方面的意見,所以本條在第二款作出這樣的規定,有關監督檢查部門已經作出的檢查結論能夠滿足其他監督檢查部門履行本部門職責需要的,其他監督檢查部門就不再重復查帳,而直接利用相關部門已經作出的結論即可,以減少重復查帳和多頭查帳,減輕企業、事業單位的負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18)
201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修改〈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議定書》的決定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適用固體廢物跨省轉移行政許可辦理時限的答復
2007-05-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
1982-03-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4-09-04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中央銀行財產司法強制措施豁免法
2005-10-25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農田水利條例
2016-05-17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3-07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國務院關于表揚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的通報
2012-09-05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關于全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的補充通知
2010-10-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免人員
2009-09-20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09-03-22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8-10-09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
2008-07-22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2008年)
200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