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是否應計算“十三年終工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資總額構成規定》第四條規定,工資總額由以下六部分組成:(1)小時工資;(2) 計件工資;(3) 獎金;(4) 津貼和補貼;(5) 加班費;(6)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十三年終獎金和工資”是獎金的性質,是工資總額的組成部分。因此,在計算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時,雇主應計算“前十二個月工資”內工人的十三年年終獎金和工資。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能否扣除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費用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社會保障和住房公積金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一定比例繳納。雇主每月為工人代扣代繳并最終進入工人個人社會保障或公積金賬戶的個人部分是貨幣收入,當然屬于工資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計算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時不能扣除。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后工資
對于這個問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后工資,但《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經濟補償的工資基數是根據勞動者應得的工資計算的,根據財政部2001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通知》第1條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經濟補償、生活補貼和用人單位發放的其他補貼)收入低于當地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三倍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出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對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的經濟補償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
上述規定表明,職工取得的經濟補償金必須高于一定總額才能征稅;職工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低于當地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的三倍的,免征個人所得稅。因此,本公司不能從中扣除個人所得稅在計算工資基數時應納稅,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應為稅前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對單位有何作用
2021-02-12連帶責任多久可以撤銷
2021-03-08被車撞斷腿怎么索賠
2020-11-22公示催告的管轄
2021-01-28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合同債權質押是怎樣的
2021-01-15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購房的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1-03-18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試用期最長可以約定多久呢
2021-03-20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海南省改制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辦法
2020-12-12勞動者辭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