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明確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所得雇主支付的經濟補償包括雇主的生活津貼和其他補貼。個人因勞動合同終止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支付的經濟補償、生活補貼和其他補貼),其收入低于當地職工上年度平均工資的3倍的,免征個人所得稅;超出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對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的經濟補償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國稅發[1999]178號規定,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以視為一次取得幾個月的工資收入。具體平均法是:將個人獲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在企業工作年限,將其商作為個人的月工資和工資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企業工作年限按實際工作年限計算,超過12年按12年計算。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個人在收到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算和征收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具體計稅公式為: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免稅收入-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工齡-費用扣除額]×適用稅率-快速計算扣除額、×工齡中“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公式是指實際支付給地方稅務機關的部分補償收入,個人取得補償收入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門或政府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指定的專用賬戶,以及未實際支付的部分不得扣除。如果實際支付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已從當月支付的工資中扣除,則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能重復扣除。“工齡”是指計算和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的個人的實際工作年限。如果實際工作年限超過12年,則按12年計算。以上介紹了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需要征稅。勞動合同可以保護員工的利益。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必須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并繳納稅款。如果您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咨詢免費法律咨詢,它可以幫助您回答您的疑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刻公章判刑案例
2021-01-25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企業跨國并購有什么類型
2020-11-24商業銀行接管決定是否要公布
2021-01-05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全權代理有什么效力怎么規定
2020-12-06小孩在商場受傷怎么理賠,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1-01-05什么叫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14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08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1-03-24保險合同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3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