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可以在會計處理時進行調整
近日,稅務機關進行稅務檢查時發現,長期投資的初始成本為1.8億元,上市公司d在2010年取得了不錯的利潤,應將其分配給投資公司6000萬元,但沒有實際分配。投資公司增加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6000萬元。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被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按照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減少。根據會計準則,投資公司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由1.8億元調整為2.4億元。投資公司的會計處理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6000萬元。信貸“投資收益”6000萬元。根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股權投資所得為免稅所得,故投資所得不征稅。稅務人員告訴企業財務人員,長期股權投資的稅務處理和會計處理有很多區別,會計處理有很多選擇,但稅法堅持實際成本、獨立交易和收益實現的原則。長期股權投資的扣除成本,在稅務處理和會計處理上存在差異,應進行納稅調整?!?a href='http://www.6065bob.com/tiaoli/45.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股息、紅利和其他股權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因股權投資從被投資單位取得的收益。除國務院財政、稅務機關另有規定外,股利、紅利等股權投資收益的實現,按照被投資單位作出利潤分配決定之日確認。第七十一條規定,投資性資產是指企業對外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形成的資產。企業轉讓或者處分投資資產時,可以扣除投資資產的成本。投資資產的成本按照下列方法確定:(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成本;(2)以支付現金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股權投資是指企業接受的不需要還本付息的投資,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擁有所有權。也就是說,稅法對投資收益的確認不是以被投資企業利潤的實現為基礎,而是以利潤分配為主要依據。投資收益的確認日為被投資單位作出利潤分配決定的日期,長期股權投資轉讓的扣除成本以取得時的歷史成本為基礎。企業財務人員認為,企業在長期股權轉讓中雖然調整了轉讓成本,但并不形成企業所得稅少繳的事實,因為取得的收益包括將來可能分配的利潤。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收回或者減少投資的,其資產中相當于初始投資的部分,確認為投資回收;按減少的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相當于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的部分,確認為股利收入;其余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收益。被投資企業的經營虧損,由被投資企業按規定結轉彌補;被投資企業不得降低投資成本,也不得確認為投資虧損。本文確認在收回投資時,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按減少的實收資本的比例計算的部分確認為股利收入,居民企業之間的股利收入為免稅收入投資企業的收入,因此企業不作納稅調整,不影響最終應納稅額。
稅務人員告訴企業財務人員,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34號公告不適用于二級市場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只適用于投資企業退出或減少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而股權變更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表明企業所有者的股權的退出或減少,而不是股權的轉讓——比如說,對于投資企業來說,實質上只是投資資產的轉讓,而不是投資的退出或減少資產。在這種情況下,適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股權轉讓的收入,在轉讓協議生效、股權變更手續辦理完畢時確認。股權轉讓收入是股權轉讓收入扣除取得該股權的成本后的余額。企業計算股權轉讓收益時,不得從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扣除可按股權分配的金額。因此,企業長期股權轉讓收入為2.1億元(3-1.8×50%)。與原申報相比,應納稅所得額增加3000萬元(2100-180萬元),附加稅增加0.75億元(0.3×25%)。投資損失的確認還應堅持歷史成本原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可能同時產生損益。被投資企業發生虧損時,采用權益法核算時,可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在處理企業所得稅時,不得降低投資成本,也不得確認為投資損失。
在上例中,D公司股票長期投資的初始成本為1.8億元。假設D上市公司2010年發生虧損,投資企業分攤虧損6000萬元,采用權益法核算時,賬面價值為1.2億元(1.8-6億元)。2011年以1.5億元轉讓投資的,確認投資損失為3000萬元(1.8-1.5億元),而不是350萬元-120萬元。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庫買賣合同
2020-12-07醫療糾紛索賠
2021-01-02董事局和董事會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監視居住會有案底嗎
2020-12-01計時工資有績效獎金嗎
2020-11-24拆遷安置房繼承后如何過戶
2021-01-14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房屋產權到期該如何
2020-12-21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雇傭關系工傷賠償
2021-01-15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此人身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4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索賠的流程
2020-11-24為避車造成側翻致路人受傷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10律師操作保險業務過程中法律適用的疑難問題
2020-12-05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排除妨害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