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原告姜某的丈夫黃某是山東省一家生物公司的員工。2012年3月24日18時05分許,黃某騎電動自行車在上班途中與同方向行駛的汽車相撞,當場死亡。3月29日,交警部門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以黃某醉酒駕駛電動自行車,按規定車道行駛為理由,認定黃某承擔交通事故同等責任,經調解后結案。原告于4月11日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根據原告提交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被告認為黃某系醉酒駕駛電動車致交通事故死亡,遂作出“不認定工傷”的決定。原告否認黃某是酒后駕駛,請求法院撤銷“不認定工傷決定”。被告人社保局辯稱,黃某醉酒駕駛電動車的事實在《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書》中有記載,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未認定或視為工傷,并請求維持
在審理過程中,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是,本案被告在受理原告的工傷申請后,根據原告提交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書》,經認定,黃某在上班途中醉酒駕駛電動自行車并無不當行為,故黃某的死亡未被《工傷保險條例》認定或認定為工傷。原告聲稱黃某不是酒后駕車。雖然他當庭提供了證人證言,證明黃某是醉酒而不是醉酒,但這只是一個單一的證據,無法反駁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中黃某是醉酒的結論。因此,被告人認為黃某的死亡不屬于工傷。事實清楚,法律適用正確。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維持
另一種意見是,黃某作為生物公司的員工,在上班途中因非其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死亡,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的工傷認定;被告人在事故死亡中未提供黃某醉酒的直接證據,僅憑《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認書》直接確認黃某醉酒駕駛,未履行審查黃某醉酒結論的義務,證據不足。因此,應當撤銷被告不認定工傷的行政行為,第二意見的理由如下:。交通事故認定書中陳述的事實不能作為直接可采納的證據。在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對交通事故認定作為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科學性提出質疑。事實調查本身不屬于國家職能部門的分權范圍。每個國家職能部門對自己有權處理的案件都可以進行自己的事實調查,但這種事實調查對其他國家職能部門不具有既定事實的效力。特別是對于具有最終管轄權的法院而言,其他部門的事實認定只是當事人向法院提供的證明其主張或者抗辯的證據。法院必須審查是否可以稱之為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以及證據的有力程度。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事實和責任進行起訴和辯護,不受責任認定的限制。在審判實踐中,對交通事故認定的適用存在著長期的誤區。有的法官沒有對交通事故的原因、事實、過錯、責任進行核查,而是將交通事故確認書作為最終證據,對當事人的辯護事實沒有過多考慮。這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造成負面影響。根據證據規則,法院應當判斷案件事實是否真實準確,責任劃分是否適當,然后再決定是否使用這一證據,而不是簡單地將責任認定等同于生效裁定作為判決依據。因此,本案僅依據當事人對交通事故的認定認定事實模棱兩可,無法確認交通事故認定書中所表達的事實的真實性。也就是說,由于原告的反對,黃某在《交通事故確認書》中所表達的醉酒行為成為一個有待證明的事實。因此,交通事故認定書中所陳述的黃某醉酒駕駛的事實不能作為直接可采納的證據
檢驗結論,診斷證明等材料不能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終裁決定的直接證據:“被告對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行政訴訟的制度安排是通過行政訴訟法將個人利益上升為法定權利,賦予個人向政府提起訴訟的權利,從而達到公權與私權相對平衡的憲政目的。行政訴訟的核心任務是審查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判是以證據為基礎的。”在法庭上,只有證據,沒有事實”。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無論多么真實、客觀,其形式或者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都可能承擔敗訴的風險。本案中,被告人社保局應負責證明其行為的合法性。如果他不能證明,他將承擔敗訴的風險。現本案中,原告在交通事故責任書中否認了黃某醉酒的事實,被告稱“黃某醉酒”應承擔舉證責任。2004年1月1日實施的《工傷保險條例》和2011年1月1日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對“醉酒”沒有解釋。7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條例》第十條,2011年規定,保險法第三十七條第二項醉酒標準應當符合《機動車駕駛人血液和酒精呼氣酒精含量閾值及檢測規定》。公安機關、醫療機構等有關單位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出具的檢測結論、診斷證明等材料,可以作為認定醉酒的依據。本案中,被告人未提供被害人黃某酒精含量的檢測結論和診斷證明,故無直接證據證明黃某醉酒,行政證據應當依法收集,經行政機關審查確認后,方可作為作出最終決定的依據。被告人社保局賦予交警部門對交通事故工傷事實真相的認定和判斷權,未履行對工傷事實的審查義務。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書所載事實,當當事人有異議時,不能作為認定工傷的依據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使留置權的條件
2020-11-13企業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是怎么辦
2021-03-16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能分離嗎
2020-12-05產品侵權商標人有責任嗎
2020-11-08財產保全是名下所有財產嗎
2021-01-29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什么規定
2021-03-21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因年齡誤告被解除保險合同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嗎
2020-12-02如何理解互聯網保險
2020-12-24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遞延年金 DeferredAnnuity
2021-03-25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農民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結算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