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建設和完善勞動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等制度。目前,我國勞動法律、配套法規和規章很多,但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規章、答復與法律法規之間存在沖突,導致勞動仲裁部門仲裁員之間、勞動仲裁部門與人民法院之間對規章、答復的適用和理解存在較大差距,監督管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用人單位利益,建立健康的勞動關系市場秩序,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3.做好普法教育和案例指導。勞動爭議案件政策性強,涉及大量勞動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廣大勞動者法律知識匱乏,勞動部門和司法部門要做好普法教育,人民法院要在審判實踐中做好案件指導,注重調解,幫助解決勞動爭議,實現案件的終結。勞動爭議案件雙方因利益不同,對抗性強,矛盾激烈,且多為群體性糾紛。比如,企業改制、結構調整引發的勞動爭議,涉及眾多勞動者的利益,處理不當容易引發上訪等不穩定因素,鬧事和集體走訪如何處理勞動爭議調解
勞動爭議調解是指調解委員會為增進相互了解和通融而開展的活動,根據國家勞動法律、法規和依法制定的企業規章、勞動合同,通過民主協商,達成協議,消除勞資糾紛。勞動爭議調解是我國解決勞動爭議的重要途徑。我建議你積極參加這項工作。當然,勞動爭議調解不是法律程序。沒有調解意愿的,也可以不參加
勞動爭議處理程序1.除因簽訂、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外,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的其他勞動爭議,可以由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調解委員會應當自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三十日內結案。逾期不結案的,視為調解不成,當事人可以另行辦理。調解程序不是勞動爭議解決的必要程序。任何一方或雙方均可直接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程序的當事人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天內申請仲裁。當事人申請國家企業調解程序的,可以扣除調解期限,勝訴期限自調解終結之日起繼續計算。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超過規定的上訴期限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第三,訴訟程序是處理勞動爭議的最后程序。根據我國《勞動法》和《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處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政策問題的批復》,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發生法律效力,即法院不予受理未經仲裁的勞動爭議如有其他疑問,歡迎咨詢法律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1-18人民檢察院可以對辦案期限合法性進行監督嗎
2020-11-26雇傭童工發生事故雇主應負的責任有哪些
2021-02-03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不可以制作什么信息
2021-03-01怎樣避免商標無效請求
2020-11-09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全款公寓房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1-24購物平臺商家刷好評刪惡評怎么罰款
2020-12-23胎兒取得繼承權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9單項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23房地產中介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2-09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實習期算不算正式員工
2020-11-26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保險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2020-12-16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保險經紀人過錯行為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7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土地轉讓的流程和所需材料是什么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