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廣義上講,中國的反傾銷立法始于199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該法開創了對傾銷到中國的進口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法的先河。但是,該法是中國調整對外貿易法律關系的基本法,其中只有第30條和第32條規定了傾銷和反傾銷,不具有可操作性。真正符合國際慣例的是1997年3月25日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國《條例》的制定主要是指1994年的《關貿總協定》反傾銷協議,由于時間短、缺乏實踐經驗的制約,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條例》存在較大的缺陷和漏洞,在立法層面、反傾銷主體和程序上存在明顯缺陷。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充分體現“公開”或“透明”的原則,國務院于2001年11月26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將被廢除。這表明中國自1997年以來建立的反傾銷法律框架進一步完善。此后,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機關相繼出臺了具體實施辦法,使相關規則更加細化和可操作性
(二)立法動機
中國的條例一開始就明確指出:“為了維護對外貿易秩序和公平競爭,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就政治目的而言,反傾銷立法的實質是保護國內產業。雖然新條例刪除了“保護國內產業”作為其立法目的之一,但本質上,保護國內產業的最終目的仍然存在。《總則》刪去“保護國內相關產業”的原因是,1994年《反傾銷法》、《反傾銷法》和《反傾銷協議》沒有明確規定保護國內相關產業作為其立法目的,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有外國對中國的反傾銷,還有許多外國制造商通過傾銷向中國出口以贏得中國市場份額的例子。這些傾銷給中國的相關產業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在中國受到外國反傾銷的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也同時實施
國內沒有反傾銷法律法規,但是沒有針對外國傾銷的抗辯
條例的頒布使中國企業能夠主動起訴外國傾銷。同時,作為一種戰略威懾,中國政府遏制針對中國產品的歧視性反傾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采取這種對抗性反傾銷措施,限制外國對中國產品進行頻繁的反傾銷調查,以保持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利進行。因此,反傾銷立法可以從兩個方面保護國內相關產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紀案件有追訴時效嗎
2021-02-07異地扭送期間是否可以折抵刑期
2020-11-09行政法制監督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020-12-02預防接種造成醫療事故如何鑒定
2021-02-23股權已經質押了可以轉讓嗎
2021-01-31房屋有部分違建可以抵押嗎
2020-12-22交通事故法院調解還要付律師費嗎
2020-11-22個人可以債務重組嗎
2021-02-19勞動案件先予執行是全部訴求還是可以申請部分訴求
2020-11-15夫妻個人財產,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強制執行依然不賠償違約金怎么辦
2021-03-18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競業限制糾紛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8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特殊性是如何體現的
2021-02-26走人行道撞了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