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解贈與糾紛
贈與是贈與人將其財產無償贈與受贈人的一種法律行為。在調解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因饋贈而產生的糾紛,如在鄰居、親友之間的交流中贈送一些金錢、物品、禮物等。一旦關系被凍結并要求歸還,就會發生糾紛。更嚴重的是,在中國的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訂婚和彩禮等習俗。一旦婚姻契約破裂,就有關于返還彩禮的爭議。由此可見,贈與糾紛具有債務糾紛的某些特征。目前,我國法律對贈與的規定不充分,給調解此類糾紛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根據實踐情況,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贈與糾紛的原則和方法概括如下:
(一)贈與是一種民間法律行為
贈與人是否自愿將一定財產贈與受贈人,受贈人以接受財產的方式表示同意或者承認,或者受贈人首先向贈與人提出贈與請求,贈與人以贈與行為滿足受贈人的請求,表明贈與是雙方約定的法律行為。因此,在贈與履行后,即贈與財產轉讓給受贈人的法律后果發生,贈與人不應再回去索賠。同時,禮品也是一種民間交流,目的是溝通感情、加深友誼、互相幫助、增進團結。在調解中,我們應該采取一種和藹、冷靜的方式,不僅要維護贈與的法律后果,還要維護贈與所體現的良好道德精神。(2)贈與作為雙方當事人約定的法律行為,不同于一般的約定或合同,但實際協議或合同
換言之,贈與人同意受贈人的贈與請求或受贈人同意贈與人的提議,但贈與人作出贈與行為,受贈人接受贈與后,雙方之間的贈與協議不成立,雙方關于贈與的協議確實達成了。因此,盡管雙方已達成贈與承諾和承諾,但如果贈與人未最終將贈與付諸實踐,受贈人不能將其作為債務向贈與人主張。當然,在調解由此產生的贈與糾紛時,贈與人還應當遵守誠信道德規范,按照自己的言行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不得任意破壞自己的信仰,否則贈與人應當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三)作為民間法律行為,贈與是無償的,但少數民間禮物并非如此
最常見的是婚約中的定金或訂婚禮物。這種禮物不同于一般的民間禮物。其實質就是這樣一種契約關系。即以定金和彩禮作為結婚的請求,接受定金和彩禮作為與對方結婚的承諾。調解這類糾紛,要以預防為主,向群眾宣傳社會主義法律和婚姻道德,指出這種陳規陋俗的封建傳統和買賣婚姻的本質,消除隱患;;一旦發生此類債務糾紛,應在澄清事實、從實際出發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期間電器壞了誰來修
2021-02-26人事爭議的組織機構有什么
2020-11-15家暴輕傷可以立案嗎
2021-03-09申請注冊三維標志商標有哪些限制條件
2021-03-05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雇傭關系需要辭職嗎
2020-12-09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車輛續保要注意什么
2021-01-18保險公司如何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0-11-30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單方事故可以拒賠嗎
2021-02-16投保后投保人可以享有哪些服務
2021-01-29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
2021-01-31房屋拆遷補償,是“要錢”還是“要房”
2021-03-08政府不履行安置補償協議,怎么維權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