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業禁止在實踐中的應用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為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保密事項,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約定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或保密協議,并同意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后的競業限制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禁止協議的,應當按照協議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還規定,競業禁止的人員限于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業主有保密義務的其他人員。競業禁止的范圍、地區和期限應由雇主和雇員商定。競業限制協議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那么,競業限制在實踐中應如何正確適用呢?讓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分析
案例簡介
一個企業是一個高科技企業,其核心技術被視為企業的“法寶”,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為防止技術秘密外泄,企業與全體員工簽訂了統一的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并在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中設置競業限制條款
競業限制條款要求,如果員工因任何原因終止勞動合同,自勞動合同終止之日起兩年內,不得從事與原用人單位業務類似或具有競爭性的業務。同時,用人單位將向員工支付六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
2008年,企業招聘了一名員工進行成本核算,并與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并在簽訂的勞動合同中規定了三個月的試用期
試用期滿后,企業向員工發放了《勞動合同終止/解除處理單》,告知員工在試用期內因不符合錄用條件而被解雇。員工簽署處理表并辦理工作交接手續
然后,員工要求企業根據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支付其六個月工資的競業禁止補償金。未經企業同意,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
本案為典型的競業禁止賠償糾紛,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勞動合同法律關系:
首先,有必要簽署競業禁止協議,以確定員工的范圍。所謂競業禁止協議是指雇主和員工同意,掌握雇主商業秘密的員工在其任期內或任期內不得在競爭性公司工作或從事競爭性商業活動通過勞動合同中的特殊條款或單獨合同的形式辭職后的一段時間內。對于雇傭工人的限制,雇主應在競業禁止期間每月給予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24條規定,競業禁止的人員僅限于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業主有保密義務的其他人員。因此,從競業限制的對象來看,主要針對以下兩類對象:一是上市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高級管理人員,直接掌握大量客戶資源的核心技術研發人員和高級營銷人員
對于其他無法充分接觸和掌握企業核心商業秘密的總經理和技術操作人員,如檔案經理、工匠、總會計師等。,考慮到不限制工人的就業機會,盡可能減少競業禁止補償的支出,只有與這些員工簽訂保密協議的形式,才能限制他們披露企業的商業秘密
由于一些用人單位對競業禁止的概念和作用不清楚,他們認為有利于擴大協議中的人員范圍,因此,他們要求企業所有員工為非重要職位的員工簽訂競業禁止協議,簽訂此類合同不僅會阻礙人員的順利流動,有時還會給用人單位帶來很多麻煩,甚至會付出經濟代價,雇主雇用了一名從事成本核算的雇員。雇主不僅與雇員簽訂了保密協議,而且在保密協議中規定了競業禁止條款,要求員工在勞動合同終止之日起兩年內不得在與原雇主業務類似或具有競爭性的企業工作,對于成本會計而言,該競業禁止條款將極大地限制其自由選擇工作的權利,但對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作用不大。此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在競業禁止期間,用人單位還應按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因此,盲目擴大競業限制的簽訂對象對勞動者和企業都不利。雇主和雇員解除競業禁止協議的相關程序要求
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勞動合同法》對競業禁止的期限、經濟補償的方式和違約的處理做出了相關規定,但是,雇主和雇員已就競業限制補償達成一致,雇員是否有義務遵守競業限制協議,并且在簽署競業限制協議且雇員離開公司后,雇主認為不再需要要求雇員遵守競業禁止協議。《勞動合同法》沒有明確規定,各地的規定也不盡相同。1月5日,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發布了《關于貫徹執行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若干問題的通知(二)》,2004年做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
“如果由于雇主的原因,雇主未能按照協議中的約定支付經濟補償,并且仍然未能按照雇員的要求支付,雇員可以取消競業禁止協議”,“如果用人單位在剩余期限內放棄競業禁止要求,則應按照勞動爭議解決機構確定的標準支付已履行部分的經濟補償”,“在競業禁止協議生效之前或在履行期間,雇主放棄對工人的競業禁止要求,應提前一個月通知工人”
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上述規定的要求,如果被終止勞動合同的員工確實是應遵守競業限制范圍的高級管理人員,且經辭職員工要求,用人單位仍未能按照協議支付競業限制賠償金,如果雇主認為在與雇員履行競業限制協議之前或期間沒有必要要求雇員遵守競業限制協議,雇員可以終止競業限制協議,也可以通過提前一個月向員工發出通知免除員工的競業禁止義務
在收到被解雇成本會計的勞動仲裁申請后,本案中的雇主意識到沒有必要限制會計的競爭,因此,它立即向會計師發出通知,要求取消競爭
最后,仲裁庭還應決定,雇主應按照上海市勞動保護局通知(II)的要求,向會計師支付半個月外加一個月的提前通知期的競業禁止賠償金進一步澄清
需要補充的是,上述勞動仲裁裁決生效后,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1月18日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于2013年2月1日正式實施
司法解釋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精神損失賠償法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房價上漲賣方違約應該怎樣維權
2021-02-21被收購的公司要注銷嗎
2020-11-11雙方都是華僑能在中國離婚嗎
2021-03-13國有獨資公司是否要設立三會才可以
2021-01-22法律是如何規定股東直接訴訟的
2020-12-05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代表人有哪些差異
2021-01-02訂金與定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1訴訟財產保全的房屋反擔保抵押也可以辦理登記嗎
2021-01-22什么是侵占罪,與盜竊罪有何不同
2021-02-07建筑用工是否允許勞務派遣
2021-01-05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1-16自殺是否可以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21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分紅率和儲蓄利率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正式落地實施
2021-02-26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企業取得的房屋拆遷補償該不該交增值稅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