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屬于專利侵權的行為有哪些
根據現行專利法,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為: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制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并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注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
二、專利侵權應如何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就專利侵權的損害賠償問題提出了以下三種計算方法:
(一)以專利權人因侵權行為受到的實際經濟損失作為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是:因侵權人的侵權產品(包括使用他人專利方法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銷售侵使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的銷售量下降,其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利潤所得之積,即為專利權人的實際經濟損失。
(二)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全部利潤作為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是:侵權人從每件侵權產品(包括使用他人專利方法生產的產品)獲得的利潤乘以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所得之積,即為侵權人所得的全部利潤。
(三)以不低于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合理數額作為損失賠償額。
對于上述三種計算方法,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情的不同情況選擇適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法典婚姻編草案二審新變化
2020-11-17老人沒駕照上路怎么處理
2021-02-28解約定金可否有守約方提出
2021-01-23訂金與定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1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什么是合同債務轉移,合同債務轉移需要哪些條件
2021-03-13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競業限制不限地域是否違法
2020-12-26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保險經紀與保險代理區別是什么
2021-03-22機動車所有人 管理人未按照規定投保機動車強制保險的 應當受到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