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中的提存有什么法律規定
提存公證是從提存發展而來的。提存作為法律制度最早起源于羅馬法。在現代民法上,提存的理論已相當發達,有關提存的法律規定也日益具體、全面,在民法提存制度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形成了提存公證。應該說提存公證的目的與基本原則與提存是相通的,都是以民法為基礎和依據的。
在我國,提存制度是逐步建立發展起來的。我國司法實踐中曾實行過提存,但在立法上最早確立提存的,是1981年12月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該法第19條第4款關于定作方受領遲延的規定即“定作方超過領取期限6個月不領取定作物的,承攬方有權將定作物變賣,所得價款在扣除報酬、保管費用后,用定作方的名義存入銀行”。顯然,這種規定,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障是不夠的,也缺乏可操作性。
我國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對提存未作明確規定,這是立法的缺漏。為彌補這一不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04條對提存作了補充規定,即“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債務人履行義務”,債務人對將履行的標的物向有關部門提存,應當認定債務已經履行。但提存的形式單一,適用面較狹窄。
1995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首次從立法上規定了另一種形式的提存,即擔保提存。所謂擔保提存是指國家有關機構對債務人或擔保人為保證債的履行而交付的擔保物或其替代物進行寄存、保管,在債務人履行債務時向提存人發還提存物或將提存物交給債權人作對價,在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按提存合同將提存物交給債權人或依法作其他處理的民事法律制度。
我國司法部于1995年6?月2日簽發的《提存公證規則》,進一步確立了提存公證的法律制度,從公證機構如何辦理提存公證的角度,詳細規定了提存的目的、條件、程序、法律效力等問題。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1條明確規定了“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為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終止的情形之一,并以第101~104條規定了提存的原因、風險責任、法律后果等問題,從而使我國的提存法律制度更為健全。上述法律規定構筑了提存公證的法律基礎,為開展提存公證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提存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標的物提存后,不論債權人是否提取,都產生債務消滅的法律后果。根據法律規定,標的物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提存視為標的物的交付,因此,自提存之日起,提存物的所有權轉移,債權人作為提存標的物的所有者,該標的物上的權利由其享有,義務和風險由其承擔。標的物提存后,因不可抗力、標的物的自然變化、第三人的原因或者提存人保管不當,都可能引起標的物的毀壞、損失、甚至標的物不復存在。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一方面指由債權人承擔因不可抗力、標的物自身性質而產生的毀損、滅失的后果;另一方面指由債權人負責對造成標的物毀損滅失責任的第三人或者提存保管人索賠。
標的物的孳息,指由標的物產生的收益。法定孳息指依法律關系產生的收益,比如金錢所產生的利息,有價證券產生的股息、紅利。債權人作為提存物的所有者,對提存物享有收益的權利,因此,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包括:公告費、郵費、保管費、評估鑒定費、拍賣變賣費、保險費以及為保管、處理、運輸提存標的物所支出的其他費用,作為標的物的所有者,債權人應當支付提存費用,不支付提存費的,提存人有權留置價值相當的提存物。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債務中的提存有哪些法律規定”問題進行的解答,我國關于債務人通過提存消滅債務的規定是比較多的,例如合同法中對債務提存的原因、風險責任、法律后果等問題作出了規定。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在兩塊地上如何建物
2021-01-09分手見面禮要退還嗎
2021-01-22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2-08合伙企業成立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1-02-07擔保合同適用中止嗎
2021-02-05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是不是只要雙方沒有簽訂合同,就不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1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怎樣做好訴訟前的準備
2020-12-25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家庭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個人保險代理人將收取的保險費占為己有應如何定性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