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與承攬合同有什么區別
首先、從實體法即《合同法》的規定來看,雖然加工承攬合同與買賣合同有著相似性,但是定作合同還是有著與買賣合同的顯著區別:比如合同法規定定作人對承攬人的工作有監督、檢查權,定作人有單方改變定作方案的權利,有單方要求承攬人停止加工行為的權利,承攬方未經許可不得留存技術資料和復制品等。法律賦予定作人如此諸多的權利,其結果幾乎使定作人達到了控制整個加工過程的程度。其實也就是讓定作人控制整個加工過程,反過來也就是說,只有定作人控制整個加工過程的合同,法律才確認其為承攬合同。從合同當事人的角度來解釋也就是說,只有在定作人有控制生產人生產過程、而相關商品生產人也同意定作人對自己的生產過程進行必要控制時,雙方才稱得上達成了“加工承攬”的合意;如果雙方雖然達成了某種合同合意,但該合意中不包含定作人對生產過程進行必要控制的內容,則雙方達成的就不是“承攬”合意而是別的合同合意,雙方簽定的合同也就不是承攬合同而是別的合同。因此,在現實中,即便有的合同作了諸如“留置權”的約定,但如果該合同中沒有定作方控制生產過程的意思表示,或者該合同明確排斥定作方對生產方的必要控制,則不論雙方在合同中如何約定留置權,都不能認定雙方簽定的合同是承攬合同。
其次、從訴訟程序法來看。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民事訴訟法的適用解釋中,明確將承攬合同的加工地作為承攬合同的履行地以及訴訟管轄地,這與買賣合同一般以標的物交付地為合同履行地是有明顯不同。最高人民法院做如此規定,一般來說,,為了達到最大限度的查明案件真相的目的,即通過訴訟管轄權的制度構建,使法院最大可能的接近案件主要事實的發生地,以方便辦案。而最高法院將承攬合同的“加工地”作為承攬合同的履行地,并進而將加工地作為訴訟管轄地,這說明司法機關關注的也是承攬合同的加工過程,審查的重點也是加工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行使和履行。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也說明法院系統亦認為注重加工過程約定的合同才是承攬合同,反過來解釋就是,不注重加工過程而只注重標的物交付和轉讓的合同的應當是買賣合同。
由此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在承攬合同中,定作人注重的是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監督;如果一個合同規定了定作人對生產過程的必要的控制權,而且這些控制權顯然屬于該合同的重要部分,則該合同應屬于承攬合同,反之則屬于買賣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適用問題(專利訴訟適用)
2021-02-13租房收定金反悔怎么辦
2020-12-10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被告方如何應訴
2021-01-01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放棄繼承權允許撤回嗎
2021-02-01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員工患病能否變更勞動合同,員工患病如何變更勞動合同
2020-11-18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財產保險意外傷害險種的理賠流程
2021-03-22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什么,理賠程序怎么走
2020-12-17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9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兩類“地補”糾紛應當作為民事案件由法院立案審理
2021-02-19拆遷安置房面積如何算的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