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人未出庭作證,證明材料效力是如何的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五條規定: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
第五十六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第六十九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二、證人如果不出庭作證,則證言效力將會大大降低。一旦有與該證言相矛盾的其他證據,則該證言將不會被法院采納。
一般情況下,證人證言滿足證據的三種屬性就具有證明的作用。至于證明力的大小,還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1、證人與當事人的關系。根據《證據規定》,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2、證人的認知、記憶、表達能力。證人所作證言,必須與其年齡、智力、精神狀態相符,不能表達意志,神志不清的人不能作證人。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3、證人證言的提供方式。若證言是在法庭上提供,且經過原被告或控辯雙方的質證,證人的資格、能力,證言的真實性、相關性和合法性由于經歷過雙方唇槍舌劍的洗禮,證人證言的可信性會非常高。相反,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不得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證言與其他證據相比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證言真實性的程度易受證人主觀意識的干擾。因此,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盡量排除證人作證的主觀臆斷、猜測或者推斷,在作證時也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證人是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
以上就是對這中證明材料的相關效力介紹,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對于在進行案件審理的人來說,不管是當事人還是證人最好是出庭,才能更加正式證明材料的效力,以免被其他人從中鉆空子。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局有權沒收違法所得嗎
2020-11-22行政案件有審理級別嗎
2021-01-02勞動仲裁可以按合同履行地仲裁嗎
2020-12-17先動手打人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31限售解禁股可以股權質押嗎
2021-03-23交通事故自己車輛受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1破產過程中債權債務能否抵消
2021-02-17法院解凍銀行賬戶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7合同未履行多長時間可以確認無效
2021-03-10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幫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06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哪些財產不可以做抵押物
2020-12-01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