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往往由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通常而言,法定代表人根據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以公司名義所從事的行為,即視為公司的行為,應由公司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由于法定代表人的特殊身份和職責,法定代表人可能會就公司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責任。
一、法定代表人可能承擔的民事責任
1.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應由公司對外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之法律規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屬履行職務的行為,由此而產生的相關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法定代表人從事越權行為,而該行為符合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即第三人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與之交易的對方是代表公司的行為,則公司應就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向第三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因法定代表人故意或過失而給公司造成損失的,需對公司予以賠償。
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之法律規定,如果公司的損失是由于法定代表人違反法律、法規等或公司章程的規定而造成的,即使法定代表人是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在公司對外承擔相關責任后,公司也有權就相關損失要求法定代表人予以賠償。
二、法定代表人可能承擔的行政責任
《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規定,在某些情況下,法定代表人可能會就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
三、法定代表人可能承擔的刑事責任
在我國《刑法》規定的某些罪名中,除了對單位進行處罰外,還可能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例如,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偷稅罪、侵犯著作權罪、非法經營罪等。
而對于上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的具體范圍,雖然我國法律法規等未明確規定,但是司法實踐通常將法定代表人認定屬于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并據此判定法定代表人對公司的犯罪行為亦應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34歲扶貧干部殉職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1-02-12公司分立的含義及特征
2020-12-27所有權本身具有的特性
2020-11-1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時間的規定是什么
2021-02-02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范本
2020-11-10裝修工程沒有資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8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平安意外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17法律規定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04航班延誤險得不到理賠怎么辦
2020-12-15財產保險索賠申請書是怎樣的
2021-02-13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傷者
2020-12-27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4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0-12-07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0-11-22一個自然人也可設保險代理公司保險公估
2021-03-25未召開村民會議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02棚改項目土地出讓金是否可以用于拆遷安置費
2021-02-08土地出讓金需要上繳國庫嗎
2020-11-20漁業公司拆遷補償是否免稅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