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為包括事實行為嗎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四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法律行為是不包括事實行為的,兩者室有一定區別的。主要的區別如下:
第一,兩者發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法律行為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果,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為對行為人意思自治的容認,即法律對法律行為產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給予合法性評價,而非在內容上的事先假設和規定。與此相反,事實行為僅僅取決于法律規定,當事人實施行為并不具有追求某種法律效果的意圖。或者說,這種意圖的有無并不影響法律效果的發生,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規定便能產生法律效果。
第二,法律行為只能產生法律效果,事實行為卻能同時產生法律效果和事實效果。如,簽訂買賣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它的法律后果是出賣人承擔交付標的物義務而買受人承擔支付價款的義務,但是事實效果——買受人成為標的物的所有人,出賣人成為價款的所有人——卻并不隨之發生。而拾得遺失物作為一種事實行為,其法律效果和事實效果是同時發生的,拾得人依法律規定取得該物的所有權是法律效果,拾得人對拾得物的實際占有則是事實效果。由此可見,法律行為的效力實際上來自法律的擬制,而事實行為的法律效果則以其事實效果為基礎。
第三,法律行為是從事實行為中分離出來的,它離開事實行為則無獨立的意義。從前述的法律行為概念產生的歷程可以得知,法律行為產生的基礎是設定權利義務的意思表示行為與履行義務的行為相分離,但分離只是針對“分步進行”而言,法律行為并不能離開事實行為而單獨起作用,因為法律行為不發生事實效果,它所設定的權利義務只能通過事實行為才能得到切實的履行。因此不需要履行的行為不可能是法律行為。
第四,從事實構成來看,事實行為必須具有法定的構成要件,如此才能體現其客觀性和法定性的特征。各國民法對事實行為一般作出詳盡而直接的規定,內容涉及行為的主客觀構成要件、持續狀態及其產生的后果。事實行為的各構成要件有機聯系,不相獨立,惟有符合全部法律規定的行為才構成這一類的事實行為。而法律行為實質在于意思表示,從一定意義上說不存在事實構成問題,因為法律不可能對其意思表示作出具體的規定,而只能抽象概括其意思表示的合法范圍。
第五,法律行為的主觀意思和客觀活動在內容上并不一致,再以買賣合同為例,合同當事人的主觀意思是互易貨物和價款,在客觀活動上卻表現為談判和簽訂文書;事實行為的主觀意思與客觀活動在內容上則是概括一致的,一致才能構成相應的行為。在即時交易這種事實行為中,當事人的主觀意思和客觀活動都是指向交付貨物和價款,不存在“表里不一”的現象。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主要區別在于意思表示,兩者產生的內容,構成,效果,結果等都不一樣。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處置抵押物犯罪嗎
2021-01-06交通事故同等責任賠償
2021-02-17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1-18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23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協議管轄錯誤怎么辦
2020-11-24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商業銀行是企業法人嗎
2021-03-20加工承攬合同制定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8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公司股東退股受競業限制嗎
2021-01-13什么是人事外包
2020-11-19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30車子被砸保險公司可以不理賠嗎
2020-12-25洗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