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贈人資格標準如何確定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1.可以作為受贈人的一般主體
從主體的范圍來看,公民(自然人)、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都可以成為受贈人,接受公民或企業、事業單位法人和有獨立財產的社會團體的贈與,這無可非議。就公民主體來說,只要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均能以自己的行為接受贈與成為受贈人。
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成為受贈人,有觀點認為,依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未成年人中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成為受贈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則不能再作為受贈人。因為贈與合同是雙方法律行為,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本身無從事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能力,因此,當然不能從事合同這種雙方法律行為。但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可以作為受贈人的。因為接受贈與屬于純獲利益的行為,而且贈與本身就是無償的。贈與人贈與財產或是出于某種報答,或是為了給予資助。因此,只要贈與人的行為不違反財經紀律或者不屬于變相行賄等違法性質,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受贈行為應為有效。《合同法》第47條也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的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即使受贈與財產的數額大小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或與其生活關聯程度不密切,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依法代理其作出意思表示,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由其法定代理人對其受贈行為予以追認后,贈與合同即有效。另外,《民法通則意見》第129條中規定,贈與人明確表示將贈與物贈給未成年人個人的,應當認定該贈與物為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第6條也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獎金、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有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上述規定的精神并未與《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相抵觸。因此,依《民法通則意見》也表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受贈人。
現實當中如果贈與雙方對于贈與合同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有所擔心的話,可以選擇進行公證。同時建議公證的時候或者是贈與合同發生了什么問題的時候能夠咨詢相關專業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按國家標準怎樣賠償
2021-01-20無效商標可以加盟嗎
2020-11-24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合同債權質押是什么
2021-02-09通過恐嚇業主承攬工程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
2021-03-16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什么是非法解除勞務合同
2021-02-18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貨物運輸途中滅失,代辦托運人需要賠償嗎
2021-01-03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人身保險投保提示書基準內容包含哪些
2021-02-20投保意外險必須注意什么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