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經濟糾紛中的限行保全方式和流程是怎樣的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擔保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1、保證可以作為訴訟保全擔保的方式。
《擔保法》第六條規定:“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根據該條規定,當申請人與被保全人以外的第三人,在申請人申請采取保全措施時,愿意為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措施可能造成的損失對被保全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當然可以作為保證人。在實踐中,應該重點審查該第三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賠償能力,是否符合《擔保法》關于不得為保證人的限制條件的規定。例如國家機關不得為保證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等等。第三人愿意做為保證人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自己的財產狀況報告,并書寫保證書,保證在申請人申請有錯誤時,第三人愿意承擔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的責任。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第三人的報告進行審查,在審查時確定第三人是否有相應的賠償能力。人民法院經過審查確定第三人財力充足、信譽良好具有賠償能力的,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否則可通知申請人另行提供擔保,申請人不另行提供的,可以駁回其申請。
2、抵押可以作為訴訟保全擔保的方式。
《擔保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本法所稱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本法第三十四條所列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根據該條規定,在申請人申請采取保全措施時,當申請人或者申請人與被保全人以外的第三人,愿意在不轉移對財產的占有情形下,以該財產為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措施可能造成的損失,對被保全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當然可以作為抵押人。對此,人民法院應當告知抵押人,在財產保全期間,抵押財產不得買賣、處置,必要時還可以要求抵押人為該財產購買必要的保險,以防止因意外滅失而導致損害被保全人利益。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往往忽略了對擔保物的查封,只是扣押擔保物的權屬證書。筆者認為,僅僅扣押擔保物的權屬證書是不夠的,并不能保證抵押物不被轉賣、處置,所以在財產保全程序中抵押的程序要嚴格于《擔保法》的規定,無論以土地使用權、房屋等不動產為抵押物,或者是以其他動產為抵押物,不僅要扣押權屬證書原件,還應當辦理對抵押物查封手續,從而保證抵押物不被轉賣、處置,確實保證被保全人的合法權益。
3、質押可以作為訴訟保全擔保的方式。
《擔保法》第六十三條規定:“本法所稱動產質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優先受償”。第七十五條規定:“下列權利可以質押:(一)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二)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三)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四)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根據以上兩條規定,在申請人申請采取保全措施時,當申請人或者申請人與被保全人以外的第三人,愿意將自己合法所有的財產交給法院占有保管,以該財產為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措施可能造成的損失,對被保全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當然可以作為質押人。對于應當辦理質押物登記的,及時辦理質押物登記,或者辦理查封手續。
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她組織在民事交往中發生的各種糾紛或摩擦。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和解、調解、仲裁及訴訟。
和解是指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通過協商、談判等方式,自愿、互諒、友好地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如甲公司與乙公司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發生糾紛。甲乙兩公司在糾紛發生后,通過雙方的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合同得予順利履行。
調解是指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后,通過第三人在糾紛當事人之間進行斡旋,主持糾紛解決的一種方式。調解根據主持調解的第三人身份的不同,可分為民間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
仲裁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發生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依雙方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協議約定的仲裁委員會裁決,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提交仲裁的糾紛進行裁決解決。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解決:㈠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㈡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訴訟,這里是指民事訴訟。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發生民事糾紛后,向人民法院提出解決糾紛的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的司法解決方式。俗稱打官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事糾紛都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的糾紛主要是上述當事人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引起的民事糾紛。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上述的民事糾紛解決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既存在可能向遞進式方向發展,又存在相互間的交錯。前者如當事人無法達成和解時,可以通過第三人進行調解,或者提起訴訟等;后者如仲裁、訴訟程序中亦有和解、調解環節。
根據《仲裁法》的相關規定,當事人申請仲裁過程中,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仲裁過程中,仲裁庭征得仲裁當事人的共同同意,可以主持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仲裁庭制作調解書或依據調解協議制作裁決書。
根據《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規定,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或者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制作調解書。不管是仲裁庭制作的調解書或裁決書或者人民法院制作的調解書,均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人民法院在審理當事人訴請離婚的案件中,調解是必經程序,未經調解,法院一般不能直接作出判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民事訴訟經濟糾紛中的限行保全方式和流程是怎樣的”問題進行的解答,民事訴訟中經濟糾紛限行保全的方式包括財產保證、財產抵押和財產質押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業秘密的網絡保密方法有哪些
2021-03-25申請注冊三維標志商標有哪些限制條件
2021-03-05離職后個人檔案要如何處理
2020-11-12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和房屋中介打交道注意什么
2021-03-23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什么關系構成勞動關系
2020-11-21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
2020-12-27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法律規定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04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