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監護人可以放棄法定監護權嗎
無論離婚與否,父母雙方都對孩子有監護權,并承擔監護人義務。非因法定事由限制或剝奪,父母任何一方都享有孩子的監護權。
根據法律的規定,父母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是沒有權利放棄自己對孩子的監護權的。
二、法定監護人的范圍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 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 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三、法定監護人的設定
(一)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對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設立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親屬;
3、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4、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在我國相關的相關的弱勢群體受到我國的法律保護,我國特設立了監護權對這類人的合法權益予以保護。相關的監護人不得放棄這類監護權,對相應的被監護者實施一定的保護權利,保證這類人群能夠健康的在社會上生存,合法權益不受到相應的破壞。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假冒注冊商標如何如何處罰
2021-03-11如何寫離婚協議書?
2021-02-14交通事故處理責任認定有期限么
2021-01-05抵押房產銀行扣著產權證合法嗎
2021-02-17物件損害責任案中哪些免責事由是可以適用的
2020-12-04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居民商業產權是否征收房產稅
2021-01-10允許變更勞動合同的條件
2021-03-16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男友是否可以給女友投人身保險
2021-02-05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購買車險中商業車險怎么計算
2020-12-05保險理賠后訴訟風險出現的原因是是什么
2021-03-18未告知賠償標準 保險公司被判全賠
2021-01-14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人的免責
2021-01-04房屋沒有門窗拆遷賠償嗎
2021-02-10小產權房的拆遷補償會比大產權房低嗎
2020-11-19公司拆遷評估的主體是誰
2020-12-20租期內營業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