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張女士與丈夫王某因感情不合準備離婚,經協商尚未成年的孩子隨張女士生活,王某按月給撫養費。在協商分割家產時,張女士提出: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家中財產應有孩子一份,孩子隨她生活,她應當與孩子共同分得家庭財產的三分之二。王某不同意,說孩子靠父母撫養,從沒有參加勞動,自己已經答應給孩子撫養費,所以孩子不應當參與分財產。二人為此發生爭執。那么夫妻離婚時,未成年子女能否分得家產?
[法律解讀]
一般來說,家庭財產是由夫妻兩人通過勞動積累的,未成年人尚未參加勞動,無經濟收入,因此,在父母離婚時,未成年的孩子無權分得家產。
當然,未成年人也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個人財產,并受到法律保護。因此,夫妻雙方離婚時,不能將屬于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當作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根據法律規定,下列財產屬于未成年人個人所有:
(1)獲得的獎金,如因學習成績優異而獲得的獎學金,因見義勇為而獲得的政府獎金等。
(2)接受贈與而得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9條規定:“贈與人明確表示將贈與物贈給未成年人個人的,應當認定該贈與物為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
(3)通過遺囑繼承而獲得的財產。
按照《繼承法》規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以通過立遺囑的方式讓孫子女、外孫子女繼承自己的遺產,因此,未成年人通過遺囑繼承等方式所獲得的遺產,應當歸屬未成年人本人。
(4)因人身受到損害而獲得的賠償。
未成年人因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致殘的,有權要求加害人等賠償義務人予以賠償,包括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殘疾賠償金、后續治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其中的營養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屬于被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
(5)享有智力成果而得的財產。
未成年人雖不能從事體力勞動,但可以從事智力成果創作活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6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不受侵犯”。所以,未成年人通過發明專利、發表文章、繪畫作品等智力成果獲得的報酬屬于其個人的財產。
《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因此,父母無論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還是離婚時,都不得否認未成年人獲得的上述財產屬于未成年人個人所有,也不得擅自處理未成年人獲得的上述財產,更不得強行占為己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特許加盟合同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13商標近似判斷原則有哪些
2021-02-04發票抬頭是什么意思
2021-03-18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分割
2021-02-11人身侵權按城鎮賠償有什么
2021-02-19級別管轄可以提異議嗎
2021-03-20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公對私簽勞務分包合同是否合法
2021-02-11哺乳期員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3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保險公司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10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分別是多少
2021-01-26土地轉讓的補償有哪些
2020-12-13征地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1-02-01空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15房地產企業為別的企業拆遷是否繳納契稅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