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加班,有過工作經驗的人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吧。如今雖然規定的正常上班時間是8個小時,但有些時候因為生產的需要,單位可能會延長工作時間,其實也就是安排員工加班了。那從法律角度來看的話,究竟加班是什么意思呢?下文中小編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加班是什么意思
加班,廣義上說即延長工作時間,是指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后,根據生產或工作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狹義上說,僅指按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法定節日、公休假日內進行工作;在日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進行工作的叫加點。 無論加班還是加點,都是員工超出正常工作時間,在原本應該休息的時間內進行的工作,是工作時間在休息時間中的延伸。為了保護員工的休息權,國家對加班加點進行了嚴格的限制,規定了延長工時的程序及上限。
二、用人單位安排員工加班須符合什么條件
用人單位安排員工加班須符合三個條件:
(一)生產經營需要。
(二)在程序上必須在加班加點前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
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協商是企業決定延長工作時間的程序”。協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人單位與工會的協商;二是與安排加班的員工協商。如果企業未經協商,強迫員工加班加點,員工則有權對此加以拒絕。
需注意的是,要求員工加班加點必須與員工協商這一程序,一般是在標準工時工作制下必須履行的法定程序。如果用人單位實行的是綜合計算工時制,只要在綜合計算工時的周期內,員工的工作時間不超過法定最高工作時間,用人單位要求員工在既定的工作時間以外上班,就不能視為加班,這時員工應該服從用人單位的安排,否則用人單位可以按違紀處理。 另外加班加點的時間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加班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但最多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如果用人單位違反了上述程序和條件延長員工工作時間,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條的規定,勞動行政部門應給予用人單位警告,責令其改正,并可以處以罰款。罰款的標準,根據勞動部《違反;行政處罰辦法》,用人單位未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強迫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應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勞動者每延長工作時間1小時罰款100元以下的標準處罰。用人單位每日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超過3小時或每月延長工作時間超過36小時的,應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勞動者每超過工作時間1小時罰款100元以下的標準處罰。
閱讀了上文內容之后,大家應該清楚加班是什么意思了吧。其實加班要分為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員工自己主動自愿加班,另一種就是被單位安排加班。而根據法律中的規定,在被單位安排加班的情況下,才能向單位主張加班費,若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的專業律師。
用人單位不承認加班事實該怎么辦
不定時工作制加班費怎么計算
每周工作六天算不算加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主張贍養費需要哪些證據
2020-11-11購買使用盜版產品算侵權嗎
2021-01-14主合同涉及刑事案件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0-11-16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合同一方主體能寫兩個公司嗎
2020-11-21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農村五保戶去世后其遺產應由誰繼承
2021-01-21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出售違建合同有效嗎
2021-01-19簽訂勞動合同后沒有實際履行怎么處理
2021-01-30勞務外包員工離職補償
2021-02-26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意外險哪時候理賠
2021-02-05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保險理賠中近因原則是什么
2021-01-02人身保險
2021-01-02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什么分配
2021-01-21土地出讓需繳納稅費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