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對于大多數的應屆生來說,通常都會去找工作,在現實生活中,找工作的時候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有許多,在入職之后同樣也是有許多東西要注意,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應屆生入職后多久發工資?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應屆生入職后多久發工資這個問題以及與其相關的事項。
一、應屆生入職后多久發工資?
這是由公司與員工之間約定的,一般來說都是第二個月十五號左右。
二、工資
工資是工錢的一種類型,即員工的薪資,是固定工作關系里的員工所得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是勞務報酬(勞酬)中的一種主要形式。
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在中國,由用人單位承擔或者支付給員工的下列費用不屬于工資:(1)社會保險費;(2)勞動保護費;(3)福利費;(4)解除勞動關系時支付的一次性補償費;(5)計劃生育費用;(6)其他不屬于工資的費用。在政治經濟學中,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數額的工資叫最低工資,工資也有稅前工資、稅后工資、獎勵工資等各種劃分。
在支付工資的那一天,稱為"工資日",按照每個公司跟雇員所簽定的合同不一樣。受法律保障,過期15日不支薪稱為"欠薪",雇員可以依《勞動法》等相關法律追討雇主。
工資可以分為底薪、傭金及額外津貼等:
底薪:是每月每期固定的金額。
傭金:是售貨員、推銷員、地產經紀、旅行社導游等,按其個別員工的營業額,多勞多得的。
津貼:包括交通津貼、房租津貼、電話補貼、午餐補貼等。
工資內容
根據《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國務院批準1990年1月1日國家統計局令第1號發布)的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按計時工資標準(包括地區生活費補貼)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包括: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準支付的工資;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運動員體育津貼。
計件工資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包括: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工會任務包干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營業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包括:生產獎;節約獎;勞動競賽獎;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其他獎金。
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津貼。包括: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及其他津貼。
物價補貼包括: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
加班加點工資是指按規定支付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包括: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準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附加工資、保留工資。
通常來說,工資發放的時間是由用人單位規定的,但是會和員工協商的,大多數的公司都是在第二個月的十五號左右。如果大家對于應屆生入職后多久發工資這個問題還有什么不太懂的地方,小編建議最好在當地找一個專業的律師進行詳細的咨詢,他們會給出專業的意見。
2020年婚假有效期是多久,工資如何結算
農民工工資拖欠怎么辦
醫療期勞動者的工資怎么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一年多沒申請怎么處理
2020-12-17國有控股企業能破產嗎
2020-11-15新婚買婚房注意事項
2020-11-21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上市銀行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差異原因有哪些
2021-01-01銀行監督機構從業人員需承擔哪些法律職責
2021-02-17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合同是合法行為嗎
2021-01-24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保險賠付步驟有哪些
2020-12-16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2-26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保險公司應賠付被砸日系車
2021-01-10私房補交土地出讓金是賣方交嗎
2020-11-11土地流轉主要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262020年公租房拆遷的補償政策
2020-12-10房屋折舊率怎么計算
2021-03-17拆遷房是否有房產證,買拆遷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5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應該歸誰所有呢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