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工傷賠償追償權有嗎?
雇主對雇員的人身安全負有保護責任,雇員在為其工作中受傷,雇主應按照《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法規有關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雇員對雇傭關系以外的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第三人即侵權人享有賠償請求權,雇主在代位清償后即享有追償權。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一方應當為勞動者交納工傷保險金,發生工傷后,勞動者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又可向直接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即勞動者可同時享有工傷保險待遇和民事賠償請求權。
《工傷保險條例》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按照規定為勞動者交納工傷保險,勞動者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是否可以追償的關鍵是如何認定勞動者用工單位和工保險機構三者之間的關系。如果認定其為行政合同關系。對于行政合同一般認為其既適用行政法又是適用民法,那么適用民法是否意味著其有民事法律關系的一面,如果是則用工單位承擔的責任為墊付責任,其可以向終局責任人——交通肇事方主張。如果否認其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可能基于行政法而產生的義務,向民事責任人追償則存在法律上的障礙。
“工傷”一詞在中國為一個有特定意義的概念,在民事訴訟中不可能出現工傷損害賠償,只能出現“雇員受損糾紛”,這一點在《案由》的試行規定就可以佐證。雇員受損糾紛是按照無過錯歸責進行處理的,其構成要件需要違法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職工在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按無過錯歸責,單位無違法行為存在是不會承擔責任。而中的“工傷”范圍不是按照無過錯來圈定的,其規定明顯有一定的社會公共政策在里面。所以絕不能在民事訴訟中將《條例》的工傷確定范圍直接套用在雇員受損糾紛上,擴大的行為人的責任。本案中就民法上來看單位是不可能在民事上承擔責任的。其對工資等費用支付義務是來自于《條例》規定的行政義務。工傷的行政認定在民事訴訟中在不應敢出現的,工傷的認定是職工獲得工傷保險機構支付工傷保險金的前提,而《勞動法》所調整的雇員受損則只需要經過勞動仲裁即可,即使是書面的不受理的答復。實務中的誤解,使受害人走了很多彎路。
一般來說,如果是在工作中由于第三方的失誤或者是和第三方合作中的時候受傷的話,那么用人單位在先行賠償員工的話,那么用人單位可以向第三方要求一定的賠償。但是用人單位不得以該理由來拖欠員工的相關賠償,必須先支付員工的賠償才行。
如何選擇工傷傷殘鑒定機構
出差在外受傷屬于工傷嗎?
臨時工工傷認定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三板定增是什么意思
2020-12-01社會撫養費征收步驟有哪些
2021-01-16企業使用童工單位如何處罰
2021-03-05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嗎
2020-12-13電動自行車逆行被摩托車撞了是哪方的責任
2021-03-08本溪交通傷殘六級賠償金是多少
2020-11-14合伙財產的出質限制有哪些
2021-01-27破產人無財產可供分配了該怎么辦
2020-12-16第一查封人有優先受償嗎
2020-12-30民事糾紛房產拍賣償還順序
2020-12-30《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涉外結婚怎么辦理結婚證
2021-03-10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房產證抵押貸款夫妻一方簽字能貸出來嗎
2021-01-20工傷導致孩子流產怎么賠償
2020-12-06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房產贈與給子女的契稅怎么計算
2020-12-30競業限制解除后是否要遵守保密協議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