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認筆錄對象的數量要求有規定嗎?
辨認筆錄對象的數量沒有硬性要求,筆錄對象的信息真實有效就可以。
辨認筆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辨認不是在偵查人員主持下進行的;辨認前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的;辨認活動沒有個別進行的;辨認對象沒有混雜在具有類似特征的其他對象中,或者供辨認的對象數量不符合規定的;辨認中給辨認人明顯暗示或者明顯有指認嫌疑的;違反有關規定、不能確定辨認筆錄真實性的其他情形。
具體來看,公訴人員出具的辨認筆錄能否作為定案根據需要滿足以下三點:取證主體的合法性,即只能由偵查人員組織辨認;取證程序的正當性,即辨認前不得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多名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個別進行,應當進行混雜辨認并使辨認對象具有類似特征和一定數量;強調取證方法的合法性,禁止以暗示或誘導的方式形成辨認筆錄。
在公訴人出具辨認筆錄的情況下,辯護人則可以針對上述三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質證。
1、主持辨認。
辨認經過的主持人員為偵查人員,且不得少于二人。
2、辨認之前的兩種情形:
(1)辨認人是否接觸過辨認對象。
比如,在互毆案件中,在派出所經常會出現彼此會面的機會;
(2)辨認前,辨認人是否被詳細詢問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征。
這一點可以通過詢問筆錄加以確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規定,在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征,并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作假辨認應負的法律責任。
3、辨認之時要符合的條件。
首先,辨認對象是否符合數量要求,《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規定,辨認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時,被辨認人的人數為五到十人,照片五到十張;辨認物品時,同類物品不得少于五件,照片不得少于五張。《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要求,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辨認物品時,混雜的同類物品不得少于五件。
4、辨認對象是否被混雜辨認,混雜對象是否屬于類似特征。
在實踐中,通常都是由辨認人對照片進行辨認,由此需要注意偵查人員安排辨認對象的特征是否類似,比如僅有一名辨認對象衣著套頭衫、戴著墨鏡或存在其他個人特征又或者照片明顯存在底色等等,則顯然存在問題。
5、見證人的身份是否符合規定。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刑事訴訟活動的見證人: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具有相應辨別能力或者不能正確表達的人;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人;行使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等刑事訴訟職權的公安、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或者其聘用的人員。
6、辨認過程是否符合規定。
首先,辨認對象是否經過辨認,其次,偵查人員是否對辨認人進行過暗示或者明顯有指認嫌疑。這一點可以比照針對辨認人的詢問筆錄加以校驗,比如前后幾次筆錄記載的關于辨認對象的體貌、衣著特征及其他個人特征是否明確、具體,是否前后矛盾。
二、辨認筆錄簽字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辨認筆錄由辨認人、見證人、偵查人員簽名。
依據辨認標準的不同,辨認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辨認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人身辨認、照片辨認、物品辨認、場所辨認以及尸體辨認。
2、根據辨認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一對一”辨認和混雜辨認。其中混雜辨認中又包括了對照片、物品的混雜辨認以及對嫌疑人的列隊辨認。
3、根據辨認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被害人辨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辨認以及證人辨認。
4、根據辨認階段的不同,可以分為偵查辨認和法庭辨認。
辨認筆錄過程真實有效的,就是對案件取證有有利作用,取證不得隨意編造和模糊不清。在辨認筆錄即將結束時需要辨認人、見證人以及偵查人員的親筆簽名才能證明筆錄的法律效力,辨認種類包括對象辨認、方式辨認、主辨認以及不同階段的辨認。
辨認筆錄模版是怎樣的?
司法活動當中辨認筆錄屬于什么證據?
訴訟活動當中的辨認筆錄屬于書證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贈與,后悔了還能要回來嗎
2021-01-24遲延履行簡介
2021-01-01欠款律師函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7合伙開公司成立程序是什么
2021-02-15未離職沒簽合同申請仲裁算曠工嗎
2021-03-25什么是離婚協議,離婚協議能否反悔
2021-02-07公婆贈與房子給兒媳離婚可以要回嗎
2020-12-03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按揭批不下來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25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員工調崗后主動辭職有沒有經濟補償金
2020-12-30新車投保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1-28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不生效
2020-11-2320條與保險有關的高頻法律條文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