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作為一種法律義務,是無條件的,子女一旦出生,父母無論經濟條件、勞動能力如何,也無論是否愿意,均必須依法承擔撫養義務。而幫扶與撫養不同,幫扶僅是一般親屬間的幫助行為,沒有法律上的強制性規定。
案情
黃某,1990年喪母,父親再婚,一家6口生活拮據。黃某的伯父黃和嬸子李某便將其接到自己家里撫養,并為黃某辦理了戶口,一起生活到2008年。后因黃某的戀愛遭到李某反對,黃某離開了李某家,現黃某與李某形同陌路。故李某將黃某訴到法庭,要求黃某給付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精神撫慰金等。
法院審判
原告李某與其丈夫先是為被告黃某申請辦理農轉非戶口,后又給其提供到洛陽上學的機會,畢業后又幫助被告安排工作,后費盡周折,將被告調換工作崗位,所有這一切并不是當時的每一個父母都能給予子女的,但原告夫婦與被告僅是伯父、伯母與侄女的關系,對被告并沒有法定的撫養義務,但是出于親情,已對被告完全盡了幫扶義務,形成的是幫扶關系。故法院結合當事人的經濟來往情況和幫扶情況,判被告黃某給付原告李某一定的補償款。
法官說法
上述案情反映的問題涉及到撫養關系和幫扶關系的區別,本案為幫扶關系,幫扶人為被幫扶人盡了照顧義務,被幫扶人給予應適當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三十條規定,收養關系解除后,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應當給付生活費。因養子女成年后虐待、遺棄養父母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養子女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適當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但因養父母虐待、遺棄養子女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除外。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本案原告及丈夫在對被告的幫扶過程中,精神上、物質上也都作出了極大地付出,得到補償和報答符合人之常理。雖然其親情與付出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現因雙方關系惡化,原告認為其付出應該得到經濟上的補償并無不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或倒閉,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嗎
2020-11-12勞動者申請司法援助的條件
2021-01-05行政賠償是國家來賠償嗎
2020-12-20未成年簽合同無監護人簽字蓋章算生效嗎
2020-11-21房屋買賣抵押權還在嗎
2021-02-06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競業限制在合同中有效嗎
2020-12-26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發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4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劃撥土地轉出讓怎么計算價格
2021-03-18房屋拆遷補償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5營業房拆遷補償比普通房屋拆遷補償多多少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