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是什么?
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四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三)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訴訟時效中止或者中斷對于訴訟時效屆滿的相關訴訟案件是非常有意義的,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于訴訟時效屆滿的訴訟案件,司法由機關是可以不予受理的,這時,如果存在上述情況的,是可以重新計算訴訟時效的,可以使得再次具備訴訟的權利。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民事訴訟時效中斷有什么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損壞國家公共財物怎么量刑
2021-02-13行政訴訟立案到裁決多長時間
2021-02-15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公司分立后股東是否能分立
2020-12-1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誰承擔
2021-02-22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解除勞動合同的招工表還有效嗎
2021-03-18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什么情況下繼承權會喪失
2020-12-18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是多少
2021-03-02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股權激勵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1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海洋貨物運輸保險
2021-03-15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