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判決基本原則有哪些?
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3條第1款的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4、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5、使用民族語文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8條規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6、辯論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7、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8、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二、哪些案件行政訴訟不受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 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下列行為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二)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三)行政指導行為;
(四)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五)行政機關作出的不產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為;
(六)行政機關為作出行政行為而實施的準備、論證、研究、層報、咨詢等過程性行為;
(七)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但行政機關擴大執行范圍或者采取違法方式實施的除外;
(八)上級行政機關基于內部層級監督關系對下級行政機關作出的聽取報告、執法檢查、督促履責等行為;
(九)行政機關針對信件訪問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意見等行為;
(十)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法院一般是有權受理行政違法案件的,與審理民事、刑事糾紛案件一樣,都需要遵守程序上的規定,且不能違反相關的原則。這主要是為了增強司法職員的職業道德,也能有效的防止冤案、假案等需要支付國家賠償的案件發生。
對確認商標無效堤起的行政訴訟多久結束?
行政訴訟律師代理合同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行政訴訟不受理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建拆除決定是行政處罰嗎
2021-02-27販賣毒品可待因口服液多次如何量刑
2021-02-23行政許可的監督與責任
2021-03-05公車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3-06買賣婚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1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合同訂立當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擔不擔責?
2020-12-21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保險標的不同
2021-02-05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只要一出事故保險公司的免賠率就是20%嗎
2021-03-04平安雇主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17離婚后,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應怎么處理
2021-03-07土地承包經營權戶主有什么權利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