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法》第八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繼承人只有在訴訟時效期間內行使其請求權,法院才保護其權利。否則,人民法院將不予以保護,繼承人即喪失勝訴權。
在我們辦理繼承公證中,經常會有實際占有財產的繼承人以其他繼承人超過訴訟時效,法院對其訴訟請求不予保護,喪失勝訴權為條件,來申辦繼承公證。以下面二個繼承案件為例:
【事例一】李甲、李乙的父母(其父母也都先于本人去世)于2002年先后病故,留下一棟房屋,該房一直由長子李甲占用。甲乙為繼承此房屋發生糾紛,未達成協議,2007年,次子李乙起訴至法院,要求繼承房產。法院以已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駁回弟弟李乙的訴訟請求。哥哥李甲拿著法院的裁定,來到公證處申請自己一人繼承此房屋。
【事例二】某A、某B的父母(其父母也都先于本人去世)于1985年先后病故,留下一棟房屋,該房一直由長子A占用。弟弟B二十多年未對此房屋的繼承權提出請求。2008年哥哥A以弟弟B超過20年繼承訴訟時效為依據,來到公證處申請自己一人繼承此房屋。
對于以上兩種情況我們是否可以為他們出具公證書呢?我的意見:不能。
理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繼承的訴訟時效按繼承法的規定執行。但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視為接受繼承。遺產未分割的,即為共同共有”。同時,對于這種情況,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在《關于繼承開始時繼承人未表示放棄繼承遺產,又未分割的可按析產案件處理問題的批復》中也明確指出:“各繼承人都沒有表示放棄繼承,根據《繼承法》第25條第1款的規定,應視為均已接受繼承。訴爭的房屋應屬各繼承人共同共有,他們之間為此發生之訴訟,可按析產案件處理,并參照財產來源、管理使用及實際需要等情況,進行具體分割”。
根據上述規定,如果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后均未表示放棄繼承,且未進行遺產分割,則各繼承人對遺產處于共同共有狀態,即使超過了訴訟時效,這種共同共有狀態也不會改變。因此如果僅以其他繼承人超過訴訟時效(或法院駁回訴訟請求)為由,就認為他們喪失了繼承權是不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游樂園游玩死亡景區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25環境侵權公民監督
2021-01-16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1-01-06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
2021-03-08證監會大股東增持法規內容是什么
2020-12-19股東會決議代簽可以嗎
2020-12-08公司被收購原資產如何處理
2020-12-06行政案件立案技巧和方法
2021-01-26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脅迫婚姻起訴法院是否支持
2020-12-15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勞動合同終止是否包括勞動合同解除
2020-11-19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勞務外包員工工資待遇有什么規定
2021-01-22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騙取生育津貼如何處罰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