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者產生的依據不同。
勞動關系是基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生產要素的結合而產生的關系;勞務關系產生的依據是雙方的約定。
2、適用的法律不同。
勞務關系主要由民法、、經濟法調整,而勞動關系則由和規范調整。
3、主體資格不同。
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關系的主體不能同時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時都是法人或組織;勞務關系的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公民,也可以是公民與法人、組織。
4、主體性質及其關系不同。
。勞動關系的雙方主體間不僅存在著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但勞務關系的雙方主體之間只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彼此之間無從屬性,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沒有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各自獨立、地位平等
5、是以誰的名義實施工作以及由誰承擔責任不同。
是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名義進行工作,勞動者屬于用人單位的職員,其提供勞動的行為屬于職務行為,構成用人單位整體行為的一部分,由用人單位承擔法律責任,與勞動者本人沒有關系;勞務關系是提供勞務的一方以本人的名義從事勞務活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在提供勞務過程中純粹是由于自身的過錯給第三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該損害與雇主無關。
6、合同內容受國家干預程度不同。
的條款及內容,國家常以強制性法律規范來規定。受國家干預程度低,在合同內容的約定上主要取決于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除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外,由雙方當事人自由協商確定。
7、內部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不同。
勞動合同是一種特殊的雇傭契約或者說從屬的雇傭契約。而勞務合同雙方發生爭議,只有勞務合同本身可以作為解決爭議的依據,任何一方的內部規章制度不能成為雙方權利義務的依據。
8、勞動力的支配權不同。
在勞動關系中,勞動力的支配權,歸掌握生產資料的用人單位行使,雙方形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隸屬關系;在勞務關系中則由勞務提供方自行組織和指揮勞動過程。
9、參與經營管理的權利不同。
作為勞動關系中的職工,有權通過工會、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監事會等途徑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就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免、經營決策、職工獎懲、工資制度、生活福利、勞動保護和保險等事項行使批準、提議或發表意見等權力。但是,作為勞務合同關系中的勞務提供者,則不是企業的內部員工,不享有上述權力,無權干涉或者過問企業的生產經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稅收保全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嗎
2020-12-14反擔保幾天可以解除
2021-03-18員工激勵股權是否為贈與協議
2021-01-17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校方責任險賠付比例
2021-03-01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工商局工作人員值班期間死亡,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1-01-22保險“霸王條款”輸官司
2021-01-0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轉包嗎
2020-12-10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什么
2021-03-07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15房屋拆遷時住改非怎么定義
2021-03-23“禁養”來襲,養殖場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1-01-13拆遷安置房房產證怎么改名字
2021-03-01戶口不在農村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23宅基地拆遷的補償有哪些
2021-02-16大棚拆遷的合法流程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