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什么?
1、宣布無效;
2、撤銷違法;
3、重作行為;
4、修正違法;
5、履行職責
;6、承認錯誤、賠禮道歉;
7、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8、返還權益;
9、恢復原狀;
10、行政賠償;
11、被通報批評。對行政不作為違法行為應追究的主要法律責任是責令行政主體限期履行職責,這在我國立法中也有體現,如《行政復議法》第28條第2項規定“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行政訴訟法》第50條第3項規定“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但在實踐中應視具體情況有選擇地加以主張和認定。
二、行政不作為的危害
1、行政不作為直接侵害了行政相對人、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由于行政不作為行為的隱蔽性,“行政不作為”現象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有不少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得過且過的思想混日子;有的游手好閑,不想主動開展工作;有的麻木不仁,不為服務對象著想;有的“有利則為,無利不為”等等,如此“不為”,意味著政府背離了公共權力機構的職能,這不僅直接侵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利益,也影響了正常的行政管理活動秩序,造成了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
2、行政不作為不利于構建責任政府。責任行政是現代行政法的基本理念,也是打造責任政府應當恪守的基本原則。誠然積極作為的政府未必是責任政府,但不作為的政府則肯定不是責任政府,對于構建責任政府,維護政府形象,政府不作為的防范機制的構筑是關鍵。對違反法定義務的不作為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只有將行政權力的運作始終置于法定責任的軌道,才能將建設“責任政府”落到實處。
3、行政不作為不利于法治國家的建設。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目前已正式寫入了我國憲法當中,法治國家的建立,依法行政是關鍵。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治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現代法治國家開展行政活動所必須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其重要的特點是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行政不作為是違法的行政行為,它與依法行政背道而馳,危害了國家依法管理秩序的正常運行,不利于法治國家的建設。
庸懶散現在是行政執法最大的問題,想要徹底扭轉這種行政作風也是不太容易的,因為我國的行政執法具有壟斷性。但國家一直以來高度注重行政不作為這種亂象,只不過是各級有關單位沒有認真貫徹落實相應的監督制度,這樣只會讓民眾對行政執法越來越失望。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稅務行政復議前置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行政訴訟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訴訟中專家證言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1-02-11未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是否違法
2020-11-12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無性婚姻可不可以算是離婚的理由
2021-01-29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在兒童樂園玩耍腳骨頭摔斷了,兒童樂園要負責任嗎
2021-02-01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違反約定一房多賣,一房多賣構成犯罪嗎
2021-02-06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2020-11-10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29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