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比分析法的形式
對比分析法根據分析的特殊需要又有以下兩種形式:
1、絕對數比較
它是利用絕對數進行對比,從而尋找差異的一種方法。
2、相對數比較
它是由兩個有聯系的指標對比計算的,用以反映客觀現象之間數量聯系程度的綜合指標,其數值表現為相對數。由于研究目的和對比基礎不同,相對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結構相對數:將同一總體內的部分數值與全部數值對比求得比重,用以說明事物的性質、結構或質量。如,居民食品支出額占消費支出總額比重、產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對數:將同一總體內不同部分的數值對比,表明總體內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如,人口性別比例、投資與消費比例等。
3)比較相對數:將同一時期兩個性質相同的指標數值對比,說明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條件下的數量對比關系。如,不同地區商品價格對比,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間某項指標對比等。
4)強度相對數:將兩個性質不同但有一定聯系的總量指標對比,用以說明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數:是某一時期實際完成數與計劃數對比,用以說明計劃完成程度。
6)動態相對數:將同一現象在不同時期的指標數值對比,用以說明發展方向和變化的速度。如,發展速度、增長速度等。
(二)對比分析法的標準
對比標準存在以下幾種選擇:
1、時間標準
時間標準即選擇不同時間的指標數值作為對比標準,最常用的是與上年同期比較即“同比”,還可以與前一時期比較,此外還可以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的時期或歷史上一些關鍵時期進行比較。
2、空間標準
空間標準即選擇不同空間指標數據進行比較。
1)與相似的空間比較,如本市與某些條件相似的城市比較。
2)與先進空間比較,如我國與發達國家比較。
3)與擴大的空間標準比較,如我市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
3、經驗或理論標準
經驗標準是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歸納總結而得到的標準。如衡量生活質量的恩格爾系數。理論標準則是通過已知理論經過推理得到的依據。
4、計劃標準
計劃標準即與計劃數、定額數、目標數對比。市場經濟并不排斥科學合理的計劃,因此,計劃標準對統計評價仍有一定意義。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征地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8中外合資企業能破產嗎
2020-12-04交通刑事責任會坐多久
2021-01-14沒能力給贍養費能執行嗎
2021-03-10移送管轄前實施的保全是否繼續有效
2020-12-19交通事故鑒定時間有限制嗎
2020-11-27離婚協議沒標日期有效嗎
2021-01-23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什么是投資型保險
2021-01-01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事故索賠需準備哪些證件?
2021-01-03無證駕駛致人死傷保險賠嗎
2021-02-03出租司機撞傷人反過來告保險公司
2021-01-13農村承包荒山的價格是多少
2020-11-21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棚戶區改造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