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法釋義:第一條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05 · 6543人看過

  第一條 為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釋義】 本條是關于工會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據的規定。

  為了更好地理解工會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據,應對工會的產生和發展有一定的了解。

  工會最早產生于18世紀末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社會經濟矛盾是同社會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的,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物質利益矛盾,在不同的社會生產發展階段,其實質及表現形式也不相同。在資本主義社會時期,存在兩個根本對立的階級,即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他們在經濟利益上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經濟矛盾的集中表現,其根本原因在于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經歷了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從嚴格意義上講,“無產階級是由于產業革命而產生的”。而在此之前的簡單協作階段和工場手工業階段,也存在幫工、學徒和手工業工人等一些雇傭勞動者,他們都是雇傭工人的先輩,并未形成嚴格意義上的工人階級,而只是工人階級的前身。現代工人階級是在機器大工業階段產生的。這是因為,由于產業革命而興起的機器大生產,創造了手工業小生產無法比擬的勞動生產率,從而徹底排擠了個體手工業和手工工場等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而使工人成了機器的單純附屬物。因此,機器大生產完全割斷了工人與小生產、小私有者的聯系,從而造就了一個全新的,同機器大生產緊密相聯系的,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而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的產業工人階級,即工人階級。同時,也形成了以占有社會生產資料,使用雇傭勞動為特征的大工業資本家階級,即資產階級。因此,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而相伴形成的。

  產業革命使社會的階級對立簡單化了,這種對立主要表現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和資本根本對立,工資和利潤直接對抗。由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榨取剩余價值,資本家為了獲取剩余價值就要千方百計地通過增加工時、減少福利、增加勞動強度等方法降低工資,提高利潤。這就決定了工人階級必然要向資產階級開展階級間的各種形式的經濟斗爭。工人在沒有組織時,工資有不斷下降的趨勢。工人階級維護自己利益的第一斗爭就是進行要求增加工資、縮短工時和改善勞動條件的經濟斗爭。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資規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由討價還價決定的。在這個斗爭中誰堅持的長久和有效,誰就會多得。產業工人的人數雖然遠遠超過大工業資本家,但是,在與資本家斗爭的過程中還是處于弱勢地位,單個的工人不可能同資本家抗衡,分散的工人當然也不行,早期工人運動中工人搗毀機器的“盧德運動”,以及自發的小規模的罷工常常以失敗告終,原因即在于工人沒有組織起來。因此,工人運動的實踐證明,只有工人群眾聯合并組織起來,結合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使他們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同他們的雇主對抗,并能夠作為一種力量去同這些雇主進行談判,才可能戰勝資本家,最終維護自己的物質利益。在經濟斗爭的這一客觀前提下,形成了以職工為主體,以維護和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經濟地位為主要目的而自主組織起來的團體或者其聯合團體,即工會。工會最早出現于18世紀90年代末的英國,并于1824年在英國取得了合法地位。因此,工會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進行經濟斗爭的產物,是以經濟斗爭為直接動因而產生的。

  工會在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之初,只是為維護工人階級的經濟利益而形成的經濟組織,各個工會彼此之間是孤立的,還沒有形成整個產業和整個社會的聯合,這也是工人階級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最初的和最原始的組織。但是,工會并不是只停留在維護經濟利益這個性質上,而是由在經濟斗爭中維護個別的和一部分工人的經濟利益,逐步發展到進行維護整個工人階級的利益的政治斗爭。這樣,以19世紀中期歐洲的三大工人運動為標志,工會開始逐步發展成為工人階級的政治組織。19世紀下半葉,隨著工會運動和階級斗爭的發展,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建立了工人政黨,工會運動開始進入與工人階級政黨運動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歷史時期。

  中國工會的誕生要比資本主義國家晚100多年,它產生于我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時期,當時的社會經濟矛盾主要表現在無產階級同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之間的經濟利益上的根本對立。中國最早的一批產業工會,誕生在外國殖民主義者在中國開辦的一些資本主義企業中。中國工人階級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之下,地位極其低下,其勞動條件極差,勞動強度極大,經濟收入極低,所以中國工人階級所受的剝削更為慘烈。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工人為爭取自己最基本的經濟利益而成立了工會組織。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中國工人運動也不斷發展,工會也在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過程中發展為政治組織。中國工會從產生之后,很早就和無產階級政黨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很快地發展壯大起來,并成為中國共產黨聯系工人階級,組織革命運動乃至武裝斗爭的重要依靠力量;直到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工會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階級最廣泛的群眾組織,是國家政治體制中重要的社會政治團體。可以說,中國的工會從產生之日起就有濃厚的政治色彩,這一點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工會。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掌握了國家領導權之后,工會仍然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沒有達到完全消滅工農之間差別,消滅城鄉之間、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以及其他重大社會差別的高度。但社會主義時期的社會經濟矛盾的性質、表現形式以及解決矛盾的方式是同資本主義社會有根本區別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經濟矛盾主要是指人民內部各個階級、階層、不同的利益群體之間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經濟利益上的差別和矛盾。形成我國工會必須長期存在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職工群眾具體利益之間既統一又相互矛盾的情況;二是國家、企業(集體)、職工三者利益之間也存在著既統一又相互矛盾的情況;三是工人、農民、以及其他社會階層,如個體戶、私營企業主等社會各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四是在企業事業單位內部,職工作為生產者和被管理者與經營者和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五是隨著外商投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私營經濟等多種經濟形式的出現和發展,在我國重新產生了勞資關系和勞資矛盾。顯然,在上述經濟矛盾的沖撞和協調中,職工群眾作為具有自身具體利益的社會利益群體,必然要組織工會表達和維護自身的應有權益。

  工會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更具體地講,也是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因社會經濟矛盾,具體地和直接地是在勞動關系中體現出來的,或者說,這種社會經濟矛盾主要是表現為勞動關系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最直觀的表現是工人和雇主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是在勞動過程的實現中展開。工會就是在勞動關系矛盾斗爭和發展中,工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勞動權益而自愿結合成的與雇主對抗的組織。工會最基本的活動即是圍繞著勞動問題,諸如提高勞動工資、減少勞動工時、改善勞動待遇等展開的。在市場經濟中,工會是作為勞動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存在的。脫離勞動關系,工會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而沒有工會便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勞動關系。

  社會主義時期的社會經濟矛盾也同樣集中表現在勞動關系問題上,勞動關系矛盾的存在是工會繼續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勞動關系原意是指勞動者同勞動力使用單位在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但在計劃經濟時代,勞動關系并非原來意義上的勞動關系,而表現為一種勞動行政關系,勞動者同國家發生關系,用國家行政機關來調整勞動關系;正是由于計劃經濟下勞動關系的異化,工會存在與否,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勞動關系原本性質開始復歸,勞動關系由計劃經濟下的國家與職工的關系逐步轉變為用人單位與職工的關系,并向市場化、契約化方向發展,從而勞動關系主體雙方的利益之間也將會發生磨擦和沖突。同時,隨著對外開放和私營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重新出現了勞資矛盾,這使得我國的勞動關系顯得更加復雜。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國家制訂有關法律來規范勞動關系主體雙方的行為;另一方面,工會以勞動者代表的身份同勞動力使用單位進行協商談判,協調勞動關系,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在了解了工會的產生和發展之后,我們再來探討工會法的立法宗旨,工會法的立法宗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工會在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所處的位置共同構建了工會的地位,這種地位是由法律所規定的工會的權利和義務所確定的,是通過工會在社會經濟、政治關系和廣泛的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而實現的。

  工會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地位,是指工會在社會經濟關系中所處的具體地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的地位主要是通過工會對于勞動關系所產生的影響而體現出來的。工會產生并作用于社會經濟關系和社會經濟矛盾,作為社會經濟構成一個基本要素直接參與這種經濟關系運行。在市場經濟中,如果缺少工會這一要素,或這一要素的作用不能正常發揮,社會經濟關系便不能正常運行,社會經濟矛盾也不能有效的得到調節。我國工會在經濟關系中地位集中體現在是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代表。在社會經濟關系和勞動關系中,勞動者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工會作為集體勞權的代表,成為勞動關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方,是推進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工會是社會經濟關系和社會勞動關系中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可以這樣認為,沒有工會的存在和發揮作用,便不可能有一個規范的和穩定的勞動關系,這樣也就沒有市場經濟的運作。工會的地位表現在勞動關系的構成和運行中,沒有工會的參與和介入,勞動關系將是不平衡的或是殘缺的。工會的地位還表現在勞動爭議的處理上,作為一方代表的工會,在勞動爭議的處理過程中,不僅是勞動者一方的代表,而且是協調矛盾的組織和力量。隨著我國勞動關系市場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工會在其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其地位也會越來越高,需要從法律上保障其地位,這也是保障廣大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保持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的必然要求。

  工會在政治關系中的地位主要是指工會在國家政治體制中的重要作用。我國工會在政治關系中的地位特點主要體現在工會是國家政治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計劃經濟下,被看重和突出的是工會在政治關系中的地位即政治地位,工會主要是作為一個社會政治團體發揮作用的。在市場經濟下,工人階級仍然是黨的階級基礎,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階級,只要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不變,工會在國家政治體制中的重要社會政治團體的地位也不會變,黨仍然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就必然要充分發揮工會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民主政治的特點,最基本和最突出的就是廣大的勞動者群眾享有最廣泛的民主權利。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國政治生活中始終堅持的原則和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斷擴大勞動者群眾的經濟權利和政治權利。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勞動者代表的工會,從法律上對其地位予以保障也是一個必然的要求。

  工會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主要是指工會在現實的廣泛的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和聲望。工會應該關心并參與廣泛的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為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新時期,加快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工會必須承擔更艱巨的任務,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是黨的重托,職工群眾的期望,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由于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許多改革政策和措施都涉及職工利益,在保障廣大職工的勞動權利、經濟利益、政治地位、民主權利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黨需要工會組織更好地關心職工疾苦,重視職工利益,反映職工要求,更加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聯系,充分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職工群眾需要工會敢于和善于為自己說話辦事,更好地代表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充分發揮民主渠道和社會調節作用。工人階級和工會與黨之間的這種親密無間的血肉聯系,在新形勢下顯得更加重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工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依靠職工群眾搞好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關鍵所在,工會在這方面的工作非常艱巨;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使勞動關系由國家與職工的關系逐步變為企業與職工的關系,并向市場化、契約化的方向發展,國家、企業、職工三者利益關系日益清晰,工會作為職工利益代表者的身份更加明確,工會代表職工調節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任務突出出來;發展市場經濟要依法規范政府、企業、職工等各方面的行為,強化監督和制約機制,要求工會加大參與立法、制定政策和執法監督的力度;鄉鎮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使得工會的組織建設任務異常繁重;經濟發展走上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改革開放既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又要抵御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對職工隊伍腐蝕的進一步加重。因此,新形勢下工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了,工會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另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隨著社會勞動關系的變化,工會與勞動者逐漸形成一種利益上的更緊密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自然要以工會作為自己的利益組織而擁護和支持工會,而工會也必須要以勞動者為基礎和依托來形成自己的組織力量和社會影響,工會與勞動者切實地聯系和結合起來,工會的地位和權利具有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這些都需要從法律上保障工會的地位。

  二、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

  權利與義務是相對而言的,是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整體。沒有不講權利的義務,更沒有不履行義務的權利。

  我國正在推行依法治國方略,這一方面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另一方面要求包括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在內的所有的主體都應該依法行事,即在法律的范圍內進行活動。工會作為工人階級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也不例外,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享受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工會法是調整工會活動關系法,為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工會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了工會的地位和作用,為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賦予了更加廣泛、具體的權利,同時也相應規定了工會的職責和義務。工會法確立的工會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有:

  1.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權利和義務

  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既是工會的權利,又是工會的義務。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國家、企業、職工三方利益格局(即勞動關系三方格局)開始形成,工會的實際地位是,在國家和企業面前是職工利益的社會代表,工會法、勞動法等相關法律都賦予工會在國家和企業面前以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資格,即工會享有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權利,工會以外的其他社會團體則沒有這一權利。另一方面,相對于廣大職工群眾而言,這同時又是法律所規定的工會應當履行的義務,工會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當職工的利益受到企業或者國家的不當政策或者行為侵害時,工會有義務出面代表職工據理力爭,維護職工的合法利益。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權利和義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企業、事業單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會有權要求其予以糾正,有權保障職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職工的民主權利不僅需要黨和國家在制定和執行政策、法律、法規時加以維護,而且還需要工會組織通過參與立法、參政議政,代表和組織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途徑,依法加以維護。

  (2)幫助、指導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代表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并監督集體合同的履行。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集體合同是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勞動者一方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的合同。工會幫助指導職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可以促進勞動合同的依法簽訂和依法履行,避免合同糾紛的產生,可以將全體職工的各項勞動權利利用合同的形式規定,使勞動者明確自身的合法權益和應盡的義務,從而有利于維護職工的勞動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企業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企業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的,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提請仲裁,仲裁機構不予受理或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對企業、事業單位處分職工,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企業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工會認為其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可以要求企業重新研究處理。企業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并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4)對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嚴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交涉。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國家有關職工工資、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勞動(工作)時間的規定,以及違反保護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權益的法律、法規或者存在其他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情形的,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交涉,要求企業、事業單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研究處理,并向工會作出答復;企業、事業單位拒不改正的,工會可以請求當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處理。

  (5)工會有權對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提出解決的建議。當發現企業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時,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時,工會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當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時,工會有權向企業建議組織職工撤離危險現場;工會有權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并有權要求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此外,依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對企業“三同時”項目的使用進行監督。

  (6)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并提出解決意見。在我國,停工、怠工事件還不同程度地時有發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職工的正當愿望或要求未能得到及時解決或者答復,職工不得已所采取的消極做法。我國的停工、怠工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罷工,但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也會影響企業、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種時候,工會首當其沖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政府有關方面進行交涉,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并提出解決意見。由于工會組織與職工聯系較多,比較熟悉和了解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也容易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職工與企業行政之間的矛盾通過工會組織參與協調,有利于問題得到更快更有效的解決。

  (7)工會有權參加勞動爭議的調解和仲裁工作,有權為其所屬的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服務。工會參加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地方勞動爭議仲裁組織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職工認為企業侵犯其勞動權益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縣級以上各級地方總工會可以為所屬的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服務。

  2.工會的法人權利和義務

  此外,工會法還規定了工會的一些法人權利義務,主要有:

  (1)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權利。本法第十四條直接賦予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以社會團體法人資格,這些工會自成立之時起就具有法人資格,法律同時規定,基層工會組織依照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取得法人資格。

  (2)依法獲取工會經費的權利以及依法獲取工會辦公或者開展活動所必要的設施和活動場所等物質條件的權利。工會法明確規定,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每月按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工會撥繳工會經費,企業、事業單位無正當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撥繳工會經費,基層工會或者上級工會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拒不執行支付令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各級人民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應當為工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活動場所等物質條件。

  (3)工會財產、經費獨立的權利。工會法規定,工會的財產、經費和國家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調撥;工會所屬的為職工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其隸屬關系不得隨意改變。

  (4)工會法人義務。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工會經費的使用應當依法接受國家的監督。

  3.工會其他的權利和義務

  工會其他的權利和義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必須關心職工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二是吸引和組織職工群眾積極參加改革,努力完成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任務。

  三是代表和組織職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參與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相關立法和政策制定,組織職工參與企業、事業單位的管理,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四是教育職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術業務素質,使職工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

  五是根據政府委托,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勞動模范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培養和管理工作。

  三、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

  工人階級向來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因此,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大力發揚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離開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積極性、智慧和創造力,一切都無從談起。工會作為工人階級最基本和最直接的組織形式,團結了工人階級中大部分的職工群眾(包括產業工人、知識分子和管理者階層),這就要求工會組織應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應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名副其實的建設者。

  工會要充分發揮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應當著眼于調動、保護和發揮好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以自己特有的手段和方式,解放生產力,保護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要組織、支持職工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進一步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企業、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障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權利,維護職工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并使他們的勞動成果真正同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緊密結合起來。這是調動、保護、發揮好職工主人翁積極性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改革開放、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最有力保證。工會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目標,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和技術協作活動,是發掘職工群眾的智慧,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形式,從而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群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主力軍作用。所以,工會法立法宗旨之一也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作用。

  工會法的立法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原則,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據和準則。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這部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和基本制度,體現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建國以來最好的一部憲法。根據憲法的規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結社的自由;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各人民團體是我國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組成部分;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工會法的任務就是以憲法為依據,總結實踐經驗,將工會的地位、性質、權利義務、職能等納入法治軌道,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們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性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何漢林

何漢林

執業證號:

13417201910108646

安徽始信律師事務所

簡介:

安徽始信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何漢林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2017修正)

2017-11-04

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3-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四號

2013-03-1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處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勞改犯和勞教人員的決定[失效]

1981-06-10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3-09-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1981-06-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05-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09-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0-01-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京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6-01-20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規章如何確定罰款幅度問題的答復

1997-01-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

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爽爽爽爽爽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 | 三级三级三级网站网址|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婷婷婷| 日韩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交换丝雨巅峰|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5g996未满十八|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说女生二哈是什么意思| 成人毛片免费看| 免费播放哟哟的网站|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免费福利小视频|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欧美波霸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爽免费| 国产网站免费看| 九九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一级|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jizzjizz中国护士第一次| 日本高清乱理论片| 另类国产女王视频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欧美人妻aⅴ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