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在上班途中的傷害承擔責任,是勞動者就業活動的延伸,屬于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的行為,可以認定為從事就業活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就業主體因服務或者提供勞務發生的五種爭議,不符合第四條規定的《勞動法》第二條按勞動關系處理,第四種爭議是提供勞務的勞動者與建設工程或者其他服務使用者之間的爭議。《解釋》的實施,將為審理勞動關系案件提供操作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款規定:“從事前款所稱的就業活動,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動雇主授權或指示范圍內的勞動活動。勞動者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表現為履行職責或者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的,視為從事就業活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在就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對勞動者造成人身傷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要求賠償。”第二,雇主賠償通勤傷害的責任條款是否違法。保險期間,由于下列情形,被保險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除香港、澳門、臺灣以外)被保險人死亡或死亡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由保險人承擔經濟賠償責任;被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應當承擔的責任: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造成的意外傷害;
(2)在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因與工作有關的準備工作或收尾工作造成的意外傷害;(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執行工作職責發生暴力致人意外傷害的;(四)職業病診斷和鑒定;(五)外出工作時因工作原因受傷或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傷的;(七)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內,突發疾病或者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的;(八)在搶險救災和其他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動中受傷的;(九)因戰爭、因公致殘,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又發生舊傷的;(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雇員在上班途中受傷,雇主是否應該負責?職工在上班途中受傷也屬于工傷范疇。勞動者受傷后,用人單位可以主動為其申報工傷保險。勞動者在上班途中受傷前,用人單位沒有為其購買工傷保險,因此無法辦理工傷保險理賠,用人單位不愿意承擔法律責任。建議您直接上網咨詢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套房政策認定標準
2021-01-22協議上有簽字按手印就具有法律效力了嗎
2021-01-22行政案件偵查期間可以聘請律師嗎
2020-12-14贍養協議能按遺矚算嗎
2020-12-15無效婚姻算沒結婚嗎
2021-01-01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能贈與嗎
2020-11-28股權轉讓違約要繼續履行嗎
2021-03-17產品銷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1-09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如何寫離婚協議書?
2021-02-14個人投資開發房地產應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27房產贈與過戶程序是什么
2020-11-11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保險合同條款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9合同訂立當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擔不擔責?
2020-12-21